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8 01:25: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几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刚开始焦仲卿对刘兰芝有所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刘兰芝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一句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2、其他题  补写名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鸟”在古典诗词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月明星稀,?”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池鱼思故渊”是久困樊笼的陶潜对自然的渴望;“?,雄飞雌从绕林间”是李白对蜀道之难的摹画;“飘飘何所似??”是杜甫对前途渺茫的悲慨;“雁阵惊寒,?”是王勃对滕王阁秋意阑珊的描摹;“落日楼头,?,江南游子”是辛弃疾壮志难酬,孤独苦闷的悲吟;“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是李清照相思寂寥的心曲。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小题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2: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小题3: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4: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5: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小题6: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7: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
小题8:?,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____,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