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8 01:31: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读音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原创)
A.土坯(pī)扛(káng)鼎之作荟萃挖墙脚貌和神离
B.戏谑(nuè)千乘之国(shèng))枯躁笑咪咪淡泊名利
C.拾级(shè)量(lián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长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               ,             
                                                          
①一个在皇宫长大的冰清玉洁的少女,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险
②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 
③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从长安走到拉萨
④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
⑤其间穿过了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
⑥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
A.⑤③④⑥②①
B.⑤③①⑥④②
C.③⑤⑥②①④
D.③⑤①④⑥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内容上,与“古道”相承接的是③,对文成公主穿越古道的经过进行描述的应⑤,对文成公主的议论和评价的为①④,对文成公主赞美的是⑥②。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对峙似的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
B.绾结纨绔挽联莞尔而笑顺蔓摸瓜
C.山岫星宿绣花秀外慧中乳臭未干
D.觊觎舆论逾越尔虞我诈鹬蚌相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A.zhì  shì  cì   shì  shì B. wǎn  wán  wǎn   wǎn   wàn C. xiù D. yú  yú  yú  yú  y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届(yìng)心(suì)丰(rěn)肢窝(jiā)
B.弃(bìn)愿(sù )责(sè )心病(guàn)
C.见(xiǎn)秤(bàng)鼓(léi)稀泥(huò)
D.色(jiǎo)笑(yè )赘(léi)黑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C.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D.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 “扩大”与“标准”不搭配,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缘起于”与“的原因”杂糅,去掉“的原因”。D.成分残缺,句末加“……的事实”。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