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其中3处,写出错误的句子的序号,并改正这些错误。(3分,1分/处)
这几年,泉州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外地的旅游者到泉州来①,就是要领会我们古老泉州的文明、风情的②,因为他们到泉州,除了浏览西湖、东湖③,还要钻一钻曲折幽深的小巷和青石板铺成的路④……而我们一些人总认为这些太“土”,登不了大雅之堂⑤。其实,泉州的这些“土”,在外地人眼里恰是难得一见的“雅”⑥。
(1)序号?,订正:?
(2)序号?,订正:?
(3)序号?,订正:?
参考答案:(3分,1分/处)序号①,订正:删去“外地的”。序号②,订正:将“领会”改为“领略”。序号③,订正:(3)将“因为”改为“因此”或“所以”。序号③,订正:(4)在“青石板”前加上“走一走”。
本题解析:本题为修改题,考查角度较为全面。(1)处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中的重复赘余,(2)处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中的搭配不当,(3)处既考查了误用关联词又考查了成分残缺。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某学校拟创办校园文学报,将设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大体一致。(6分)
版面名称
| 版面宗旨
|
第一版:多彩世界
| 立足校园,放眼世界,阅读五洲风云
|
第二版:青春物语
| ①
|
第三版:小说丛林
| 虚构天地,反映生活
|
第四版:诗园芳甸
| ②
|
答:第二版:青春物语①(3分)
第四版:诗园芳甸②(3分)
参考答案:字数不同的不给分。版面宗旨与版面名称不相关,或不知所云者不给分。结构相似即可。 示例: 第二版:敞开心扉,剖析内心,书写人生轨迹 第四版:抒发情感,描摹梦想。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要求,根据第一版和第三版的例句,从版面宗旨与版面名称的角度分析作答。要注意字数和结构的相同。青春物语,要抓住“青春”“语”,从畅谈人生、沟通内心世界两个角度作答。诗园芳甸,可抓住诗,甸,从情感、梦想等角度作答。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不合逻辑,“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去掉“不”。B、成分残缺,应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成分残缺,应在“音像制品”后加“的行为”。本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贴近生活、联系现实的特点。解答语病题最好的方法是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首先 从语法上判断句子有无毛病,然后看逻辑上有无不妥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小说《山楂树之恋》中这样写道:“她(静秋)每次听到《山楂树》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一个画面,两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正站在树下,等待他们心爱的姑娘。而那位姑娘,则穿着苏联姑娘们爱穿的连衣裙,姗姗地从暮色中走来。不过当走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她就站住了,躲在一个小伙子们看不见的地方,忧伤地询问山楂树,到底她应该爱哪一个。”《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两部作品都写到了恋爱中的姑娘躲避情人的情节。
请分别揣摩两位姑娘当时的心情,以此为情感基调写两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要求:(1)必须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2)应分别包含给出的三个词语,词语顺序不限;(3)每段话在60—80字之间。
山楂树 夕阳 躲
参考答案:“略”。(①第一句要能体现出姑娘的忧伤、犹豫;第二句体现姑娘促狭男子后的愉悦。②修辞手法要恰当、得体。③给出的三个词语的运用不生涩,要符合逻辑。④句子通顺,无语病。符合四条要求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典
美学讲和谐。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
统一。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
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③⑤①②④
D.④⑤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