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人生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它意味着忍受、付出、疲累、无奈……可是,“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与责任。
“乐生”却是一个愉快的词语,它意味着享受、欣悦、知足、爱……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贫穷的人不一定不乐生。
这段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幸。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段材料围绕“谋生”和“乐生”进行阐述。审题时,考生可以抓住这两个核心词语的关系,结合生活体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合理立意。
可以重点写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比如,“巧妙安排自己的生活”,“让生活一半是土地,一半是花朵”;“要把心分成两半——一半考虑面包,一半聆听音乐”等等。
可以有所侧重地写某一个词语,比如,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不要丧失生之乐趣”;“直面现实,夯实人生的基础”等等。
可以总结升华出某种哲理,比如,面对生活,“何妨吟啸且徐行”;“做生活的编剧”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墙,随处可见,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为了种种目的,我们可随时建筑它,又可随时拆毁它。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建筑在人们的心里,它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和纷争……
请以“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材料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1、放开怀抱,拆除心灵之墙,主动与外界沟通,使自己放松心情,远离孤独和寂寞远离猜忌和恐惧,重新构建人情世界,乐观面对生活。2、拆除观念之墙。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以便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3、于俗世中建起墙,隔绝庸俗,隔绝喧嚣,保护自己的心灵空间,成就高尚的节操。
点评:写记叙文时要注意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其反映的问题,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十字路口
经过十字路口,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前面是几十秒的红灯,周围是一群不耐烦的行人。这时,横向车辆突然变少,周围的一群人便着急的横穿过去。于是,自己也随别人一起闯了红灯,却忘了本应坚持的原则。
人生也有很多类似的十字路口,坚持原则总会要求有勇气和耐力,而于此相比,放弃原则却容易得多。
画家黄永厚在艺术上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十字路口”,有一次,朋友推荐他去日本办 画展,同时提了一个要求,让他“画李白就是李白,画杜甫就是杜甫,别扯远了。”这的确是一个提高知名度的好机会,尤其是在画家多从市场确立价值的今天。可 是黄永厚却断然拒绝了,因为他作画有自己的原则,他可以不去办画展,却不远削足适履,在画风上做任何改变。这种坚持确实需要勇气,许多人缺少这种勇气。许 多作家都曾有自己的写作原则,而在快餐文化如此风靡的现代社会,有些人放弃了文人本应有的那一份尊贵,从文人变成了书商:别人爱看什么就写什么。而其他人 看到同行们的做法似乎有利可图,便纷纷拥了上去,所以我们在书店里才能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言情、武侠小说,却少有内容质朴、充实的佳作。
面对人生中的十字路口,坚持不坚持或许只在一瞬间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又可能改变自己乃至别人的一生。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1935年到1955年在美国呆了二十年,而在祖国面临困 境,美国生活条件优越的背景下,他毅然决然决定返回祖国。而在回国的过程中,他又遭遇了种种困难,但是这些并未改变他的回国之心,这是对人格的考验。最 终,钱学森回到祖国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坚守带领中国航天科技向前发展,也令他被世人敬仰。而面对这样人格的十字路口,许多人却经不住利 益的诱惑,贪官们就是最好的例证,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贪官严嵩曾立志做清正廉洁的好官,可生活的种种磨难却让他“明白”好人在朝中是很难立足的。看着身边比 自己学问低却会奉承拍马的同僚个个升了官,严嵩便决定加入他们,于是一个好官便转变成了明代第一大奸臣,一个十字路口就这样划清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
十字路口总有车来人往的喧嚣,人生的十字路口则充斥了更多的诱惑与危险,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需要勇气与毅力,使我们在混乱的十字路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获得人格的升华。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材料加命题的作文。这个题目存在着双重含义,一个是表层意义即本义,指两条道路呈现“十”字交叉的地方;还有一个是比喻义,用来比喻对重大问题必须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审题时应注意它与“十字街头”(纵横交错、繁华热闹的街道)在意义上的区别。?命题中的提示语即材料中出现的“十字路口”所说的是一个“生活场景”,提示语只是一种理解方向上的指引,并不代表考生一定要按照它所说的进行构思,事实上十字路口会出现在很多地方,也可能出现在僻静的地方,给一个独自行走的人带来方向选择上的迷茫。只要能符合“十字路口”的本义和比喻义的基本内涵都算是符合题意的。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千万不能把“十字路口”仅仅当做一个媒介,考生会把任何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搬到十字路口这个生活场景,那就是生搬硬套,没有理解十字路口的含义,也误解了命题人的意图。二是选材时要关注“人”在“十字路口”这个场景的态度,要有选择地思考和决断。如果仅仅局限于题目的本意,描述所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较容易写,也可以不偏题,但是立意很难深刻,所以要从比喻义出发,由现象引发我们对社会规则(如法律和公德)、利益和个人操守方面的思考,特别要注意引用社会热点,关注时事,这样的文章就要深刻独到得多。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然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立意方向参考:
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
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
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
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
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
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
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
点评:本题所选的材料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本材料对引导学生正视人情与规则也有很大的帮助,高一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触一些新的事物,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违规之举,此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化,既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考试的教化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两弹一星”元勋钱伟长,高考时,以中文、历史各100分(满分),物理5分的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先读历史系,后改读物理系,四年之后竟成了世界顶尖级物理专家,不能不说雄厚的语言功底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军大胜赤壁;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受益;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生轨迹;一句广告词,可以带来无限商机……
对此,你有何体验与感悟?请以“语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材料强调“语言的力量”,要求是: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所以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作文素材:凯文·史密斯,这个一生失明的美国女人,她的世界里没有光。也许正是因此,她得以领略更多的语言之美。除了英文,她学习了8种语言。你也许同情她没见过一种颜色,但你得羡慕她能用12种语言唱歌。在美国的中学里,她教俄文和中文,而在18次中国之旅里,她来到不同的城市教英语。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隔一段时间,她要在盲人电脑上敲下英语单词,或者站起来向学生提问。她必须独自爬上8楼的住处,独自摸索这个陌生的国家。但这就是乐趣,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在不幸人生中创造的美丽生活,要是你感觉不到,那么建议你去听听凯文老师边弹电子琴,边唱流行歌。她不害怕,语言是她的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