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
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
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
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
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意对即可)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①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辛弃疾收复中原的主张,始终不被南宋朝廷采纳。他一直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无法施展北伐的抱负。四十岁那年,暮春时节,他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置酒为他饯行,他写了这首词。②长门事:西汉的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佳期”却迟迟未到。③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小题1:“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此部分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抒写对春天的追问和要求,表达了作者的?之情。(2分)
小题2: 作者说“闲愁最苦”。从全词看,“闲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最苦”?(4分)
小题3:词的下片提及“长门事”,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惜春。2分
小题2:闲愁:不在其位(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却思抗金,报国无门而产生的压抑愁闷思想和情绪。(2分)最苦:想抗敌但是又不能去抗敌;想倾诉,却又无法直言,无处倾诉,苦闷至极。(2分)
小题3: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喻自己的不受朝廷重用的失意,两者有相似之处;(1分)借用典故,表述典雅委婉。(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句子“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抒写了对春天的追求和要求,体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小题2:辛弃疾本是一位满怀壮志,时刻准备抗金的英雄,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偏安江南,无心收复失地,于是任命辛弃疾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官。这对于辛弃疾来说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非常的压抑。最痛苦的就是想抗敌去收复失地却不能,况且还无法对人倾诉。
小题3:也说明他非常痛苦。《长门赋》陈皇后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却没有实现愿望。这里借陈皇后的事情比喻自己不能实现自己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借用这个典故,委婉典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小题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1分)
【小题2】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在上片诗句中筛选所描写的景色。答题时可先叙述诗句内容,再回答所写景色。至于“作用”,则应主要从市局所描绘的画面和所抒发的感情方面入手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关于扬州的提示,在这里,“扬州”是沦丧国土的代名词,含有收复失地的思想。答题时要紧扣题中“如何抒发内心情感”一语,结合下片诗句内容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大庾岭时所写。
(1)能读全诗,试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本诗在语言和抒情手法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意对即可)
(2)语言特点:辞藻华美,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抒情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作者通过哪些物象来写暮春之景?其中寄寓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怜幽竹山窗下”中“怜”字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黄鸟声稀,辛夷花落,红杏凋残来写暮春之景,寄寓着伤春、惜春之情。(意对即可)
(2)“怜”是爱,疼爱的意思。爱幽竹不改清阴,与花鸟的易逝形成鲜明对比;待我归,更表现出了幽竹的多情,也反衬了花鸟的无情。更进一步说,爱幽竹也表现了诗人清高淡泊的情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