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理解、分析文言句段》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8 02:0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或棹孤舟。
C. 臣具以表闻。
D.?宾主尽东南之美。



2、单选题  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
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
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3、阅读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取汉中,西巴蜀——举:攻取、攻占
B.蒙故业,遗策——因:沿袭
C.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珍惜、爱惜
D.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2.对下列划线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②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
③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④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属为之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题  (1)鹢首徐回,兼传羽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