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处分设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五种,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影响极坏的学生可留校察看(半年)和开除学籍。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们的祖国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管理,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严格评审标准,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坚决防止弄虚作假。
D.中宣部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句不符合逻辑,“和”改成“或”。B句语句不当,状语修饰语位置不当,“任意”放在“列强”后。D句表义不清或看作不符合逻辑,“把”后加“对”、“行为”后加“的处理”。
点评:对病句的辨析,关键是要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六类病句的典型特征。学习时,应理清各类病句中的常见的几种类型,并剖析它们的病症。如不能剖析,也可记典型的句型,以便比照。练习时,还应善于抓住句中的一些标志性的关键词语来帮助自己进行辨析,比如:并列短评、两面词语、数量词语、禁忌词语、关联词语、句首介词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量刑 量杯 量入为出 质量并重
B.澄沙 澄碧 江澄如练 澄清事实
C.馈赠 匮乏 功亏一篑 振聋发聩
D.空间 间距 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以下文字,结合文中信息,探究书斋命名的意图。(4分)
俞樾(1821—1907),清代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俞樾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时年30岁,他进京参加进士复试。当时朝廷对科举考试很注重书写字体,而俞樾素来不工小楷,却被取为一等第一名。原来,在保和殿应礼部复试,试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首句为“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春”,深得主考官的赏识,列部试第一名,由是入翰林。此为俞樾最得意时。后来削职归乡,隐居苏州“曲园”,专注著述,以期“倘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并给书斋取名为“春在堂”。
书斋命名的意图:?
?
参考答案:(4分)一来纪念往者辉煌起点,并以志不忘知遇之恩:二来表示自己虽罢官但志不衰,并隐喻他罢官后专注著述“倘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的意愿.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他曾经因“春在”一句而深得主考官的赏识才有了最辉煌的过往,有纪念意义也有感恩之意,罢官后,志向依然远大,“春在”的意愿强烈。所以答题时,可结合着这两方面进行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材料,紧接文意,用排比句式对“异想天开”进行分析议论。
长春光机学院职工的三个孩子私下带了六元钱,从长春偷偷出发前往大连,打算去蛇岛捉蛇,然后去西沙捉龟,最后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进行动物考察。有人说,这三个孩子是“异想天开”。然而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令人感动的正是这种“异想天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没有“异想天开”就不可能激发创造的激情;没有“异想天开”,就会阻碍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没有“异想天开”,人类社会就会止步不前。
本题解析:考查仿用、选用、变换句式。该考点一般不单独考查,往往与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和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综合考查,甚至与修辞手法放在一起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在横线上填入句子,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在中国做事,最好只走半步:早半步或晚半步。早半步可得风气之先, 。但不能早一步或晚一步。 ,晚一步就会别人牵牛你拔桩。
参考答案:①晚半步不冒无谓的风险②早一步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
本题解析:补写的句子必须与前后内容互相照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