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8 03:0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①②两个小题。
2004年,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分裂活动;2005年春夏之交,应中国共产党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台湾民众对此高度关注。
台湾民意支持率变动一览表

?
陈水扁
连战
宋楚瑜
连、宋访问大陆前
44%
31%
29%
连、宋访问大陆后
39%
47%
35%
?①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台湾民意支持率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
②从这样的数据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参考答案:
2. ①连、宋访问大陆后,他们的民意支持率大幅上升。而陈水扁的民意支持率则大幅下降。
②台湾民众拥护祖国统一,“台独”不得人心。


本题解析:
解答步骤
(一)有什么。就是说仔细阅读图表,把图表中的众多内容一一罗列,不要遗漏任何一项。
(二)作分析。就是对图表进行仔细分析。
(三)找规律。分析之后,我们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四)作表述。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表述时应注意题目的要求,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在,国际间的技术贸易要比一般商品贸易增长快得多。因为只有引进了先进技术,本国产品的质量才能迅速提高,改变那种单靠引进外国商品的情况。因此,现在人们都重视从各国引进那些适应本国生产环境和条件的先进技术。
这段文字谈论的重点是(? )。
A.技术贸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B.技术贸易和一般商品贸易的不同
C.要和世界各国进行技术贸易
D.要根据本国情况改造外国先进技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明确提出见解,2分;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2分;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分)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从下列作家和人物形象的组合中选择一组,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要求:①句式一致;②体现人物特征。(5分)
曹雪芹·林黛玉关汉卿·窦娥鲁迅·祥林嫂沈从文·翠翠
艾青·大堰河巴金·觉慧契诃夫·别里科夫路遥·孙少平


参考答案:示例1:苟且偷安,如泥土般隐忍;愤然觉醒,似火山般爆发。从林冲的性格突变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施耐庵内心的纠结与渴望。
示例2:低眉顺眼,如银镯般润泽;呆滞黯然,似木偶般无光。在祥林嫂的命运历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家鲁迅思想上的苦闷和彷徨。


本题解析:本题的难点不在于句式一致,也不在于文学作品形象的特征,而是在于要将文学形象与作者的内心相结合,这要求学生不光要熟悉作品,还要熟悉作家,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英国作家奥威尔在《西班牙战争回顾》中,讲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早晨,他到前沿阵地打狙击,好不容易准星里才闯进一个目标——一个光着膀子、提着裤子的敌方士兵,正在不远处……真乃天赐良机,且十拿九稳。但奥威尔犹豫了,他的手指始终凝固在扳机上,直到那个冒失鬼走远……他的理由是:“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已不能算是法西斯分子,他显然是个和我一样的人,我不想开枪打死他。”?
  根据本文的内容,请从“人与士兵的区别”的角度说说,奥威尔应不应该开枪,为什么?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应该开枪。在战场上最大限度猎杀敌人是军人的职责,此时开枪是士兵的职责,从军人职责来说,奥威尔式的“犹豫”,无疑是一次“不轨”,一起严重的渎职事故,但于人性和心灵而言,那“犹豫”却那样的伟大和珍贵!这是真正的“人”的行为!是人道、良知的体现。(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