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08 03:17: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①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②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③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要                                     



2、语言运用题  从高中所学古典诗词中再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横线处。要求所举例子引文正确、紧扣虚实关系,并有适当的分析,字数在100字以内。
  人们在分析艺术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浓情厚谊,又是抒情。所写之景是实,所抒之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再如苏轼《江城子》中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而实则是写梦醒后的悲伤。这样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还比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或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___________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______
?_____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___________,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④“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可是许多不了解股市行情而一心只想投资赚钱的股民对此却________,结果等到他们血本无归后方才后悔不已。
⑤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___________,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A.徇情 批阅 引荐 不以为然 浑然天成
B.殉情 披阅 引荐 不以为然 玉汝于成
C.徇情 披阅 引见 不以为意 浑然天成
D.殉情 批阅 引见 不以为意 玉汝于成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5、阅读题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不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
小题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