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⑴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犯人不该死而处死他们,为什么呢?
⑵物品不会从天而降,最终由土地产出。不损害百姓利益,又从哪里得到呢?
本题解析:
小题1:坐:因……犯罪
小题1:①子狄光远所为,使狄仁杰免死,无忠直。④前刺史作为。⑥无平恕。
小题1:阎立本没有推荐
小题1:①“固”“差等”“致”“何哉”句意通顺各1分②“终”“损”“且”“何求”句意通顺各1分
附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他被小吏诬告,黜陟使阎立本讯问他的案件,为他的才能甚感惊异。后来升任大理丞,一年中审清决断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当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宽恕。权善才,范怀义因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而犯罪,高宗下令杀他们。狄仁杰奏称他们不该被处死,皇帝生气地说:“他们这样做使我成为不孝之子,我一定要杀了他们。”狄仁杰说:“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犯人不该死而处死他们,为什么呢?如今误伐一棵柏树而杀死两位臣子,后世人们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皇帝情绪平静了,于是免去了他们的死罪。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恩宠肆意妄为,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行,皇帝下诏原谅他。狄仁杰说:“陛下怜惜有罪的人,使原有的法律受损,我愿意先被贬斥,作为群臣的警示。”王本立抵偿其罪。狄仁杰出京担任宁州刺使,抚慰戎族部落,郡中百姓刻碑来赞颂他。当时越王兵败,余党两千多人该判死罪。狄仁杰上书说:“这些人都不是本性恶劣,只是受牵累犯了错。”皇帝下诏让他们全部戍守边塞。适逢狄仁杰被来俊臣诬陷,守卫逐渐松懈,就求笔写信,放进棉衣内, 对监狱吏说:“天气正热,请交给家中拆洗拆洗。”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信诉冤,于是免于死罪。万岁通天年间,契丹攻陷冀州,提拔狄仁杰担任魏州刺使。前任刺史惧怕敌人来到,驱谴百姓保卫城池,修缮守城器械。狄仁杰到任后说:“敌人在远处,为何自己先使百姓疲劳?万一敌人前来,我自己处理这件事,何必预先劳烦你们呢?”全部把百姓放回到田间,百姓为他建立祠堂。突厥入侵赵州,定州,当时百姓很多都被胁迫跟着做坏事,贼人离开后,百姓害怕被杀,都逃跑藏起来了。狄仁杰书说:“希望赦免河北百姓,都不问罪。”皇帝答应了。武则天想立三思为太子,拿这件事情问宰相,众人都不敢回答。狄仁杰说:“匈奴侵犯边境,陛下让武三思招募勇士,过了一个月还不到千人。庐陵王代替他,不足十天就五万人。如今要继承皇位,非庐陵王不可。”当初,李昭德多次请求迎还太子,但是武则天都不答应,唯有狄仁杰常以母子天性来劝说,所以最终恢复了唐朝继承人。武则天想要造大佛像,估计费用数百万钱。狄仁杰劝谏说:“物品不会从天而降,最终由土地产出。不损害百姓利益,又从哪里得到呢?已经耽误农时,是放弃根本。”武则天因此罢除了这次劳役。圣历三年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也。父凤,晋州长史。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义旗建,高祖擢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及轨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为轨谘议参军。后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馀人,唯耀清白独免。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事,迁相府掾。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诸有赐给,常使耀典之。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帝夜还,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帝驻跸门外久之,催迫甚急。耀以夜深,真伪难辩,须火至面识,门乃可开,于是独出见帝。帝笑曰:“卿欲学郅君章也?”乃使耀前开门,然后入,深嗟赏之,赐以锦采。出为南青州刺史,未之任。肃宗辅政,累迁秘书监。
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咸见亲待,未尝有过。每得禄赐,散之宗族。性节俭率素,车服饮食,取给而已。好读《春秋》,月一遍,时人比之贾梁道。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求服虔、杜预之纰缪邪?”耀曰:“何为其然乎?《左氏》之书,备叙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故厉己温习,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天统元年,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帝下座临视,呼数声不应。帝泣曰:“岂失我良臣也!”旬日卒,时年六十三。诏称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曰贞简。
选自《北齐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少:年少
B.摄仓、库二曹事 摄:兼管
C.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 勒:勒令,约束
D.故厉己温习 厉:严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张耀“为官守正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②唯耀清白独免。
③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④于是独出见帝
⑤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
⑥好读《春秋》,月一遍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高祖树起义旗之时,张耀就曾经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之后,又让张耀做韩轨的谘议参军。
B.显祖曾经外出时,让张耀留在城中驻守,可是等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故意勒令兵士严加防备,不马上开门,自己好能亲自出城迎接。
C.张耀履行职责恭谨勤勉,不曾有失,侍奉的几代君王都对他亲近优待,而他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
D.张耀讲自己读《左传》是因为《左传》叙事详备,通过读它可以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余人,唯耀清白独免。(3分)
?
(2)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6分)
1)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左右的人因贪赃之罪触犯刑法的有100多人,只有张耀清白独自得免。 (3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挂”关键词各1分)
2)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3分。意思对、语句通畅1分;“临”“奏”关键词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厉”通“励”,“激励、勉励”之意)
小题2:(①是张耀年轻时的品行和能力;③是显祖让张耀留守京城的事实;⑥是张耀好学的事情。)
小题3:(张耀不让开城门是由于天黑看不清来人是谁。)
小题4:略
参考译文:张耀,字灵光,是上谷昌平人。父亲张凤,曾任晋州长史。张耀年少而守正恭谨,很懂得做官的职责。刚开始做官担任了给事中,又改任司徒水曹行参军。高祖树起义旗之时,提拔张耀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等到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又让张耀做韩轨的咨议参军。后来韩轨被御史弹弹劾,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左右的人因贪赃之罪触犯刑法的有100多人,只有张耀清白独自得免。征召做丞相府仓曹。
显祖接掌父业时,张耀升任相府掾。北齐天保初年(高洋建立北齐,为文宣帝,即文中显祖),赐给他都亭乡男的爵位,统管仓、库二曹的事务。各种赏赐、供给之事,常让张耀主管。改任秘书丞,又升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到近处外出,令张耀在城中驻守。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没有立即开门,勒令兵士严加防备。皇帝在城门外停留了很长时间,催促非常急迫。张耀因为夜深,真伪难辨,要火照到脸上识别,城门才可以打开,于是独自出城去见皇帝。皇帝笑着说:“你想学郅君章吧?”就让张耀前面开门,然后进入城中,非常赞赏他,赐给他锦缎彩帛。出任南青州刺史,没有到任。肃宗辅佐政事,张耀接连升迁任秘书监。
张耀历事几代君王,履行职责恭谨勤勉,都被亲近优待,不曾有过失。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性情节俭简仆,车马、服饰和饮食,能满足日常需用就够了。喜欢读《春秋》,每月一遍,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贾梁道。赵彦深曾对张耀说:“您研究《左传》,难道是要找服虔、杜预的错误吗?”张耀说:“怎么能为这些呢?《左传》之书,叙事详备,恶者可以引以为戒,善者可以效法。因此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天统元年,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皇帝离开座位亲临省视,叫了数声没有答应。皇帝流泪说:“难道要失掉我的良臣吗?”十天后去世,当时常63岁。皇帝下诏书称赞张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号为“贞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白诸兄日:“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5分)
译文:?
(2)诸将成日:“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都难以考虑长远,我们有这么多粟麦,为什幺不和乡邻共同分吃?”(提示:得分点为“乃”“白”“草寇”“图”“奈何”“共”等)
(2)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
(提示:得分点为“咸”“拔”“审”“安出”及句式等)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