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20:49: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议(chú?)
条分析(lǚ?)
养(quān?)
然不乐(qiǎo?)
B.忽(shū?)
越俎代(páo?)?
(máng?)?
自惭形(huì?)?
C.蓝(diàn?)
毁家难(shū?)
(hé?)?
白头老(xié?)
D.手(pà?)
相互龉(yǔ)
下(huī)
探本源(shuò)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一份心意。
B.雁荡山的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当然,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龙湫,高崖飞瀑,如白龙吸水,真是巧夺天工
C.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D.装饰在屋脊上的脊龙,原来缺角少须,那四只龙爪干枯得有如鸡爪,经他一革新,竟变成栩栩如生的蛟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里用以形容自然美景,不恰当。A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C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D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对其进行点评。(60字左右)(5分)
《武汉晚报》 2010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方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常发生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参考答案:示例一、肯定与赞扬:?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防骗提示牌,这一提醒很必要。如今社会纷纭复杂,诈骗、抢劫等事不时充斥耳边,在这人流汇聚之地挂上提示牌,为民众打个“预防针”,以免 受骗上当。
示例二、否定与批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出来乍到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在当今语言狂欢的年代里,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新词的产生具有不可预期性。近来,只要稍微留意,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又有一个新词迅速蹿红,开始受到各种媒体的青睐,就连堪称“中国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也不例外。请看: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月10日)
这条新闻标题位于头版头条显著位置,报道的是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华丽转变一事。这里“给力”是动词,指“大力支持,发挥作用”,整个标题的意为“提供支持和力量,使江苏成为文化强省”。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立即受到广大网民和语言学界的空前关注,成为热议的焦点。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2分)
                                                             


参考答案:示例1:“给力”亮相《人民日报》彰显的是“中国第一大报”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和重视网络事物、网民群体和网络舆情的态度,更好地发挥自己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功能的一种内在诉求。
示例2: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标题中使用网络语言“给力”不够严谨,这与它的舆论使命和话语地位不够协调,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应注重规范使用语言。


本题解析:(1)(2分)“给力”亮相《人民日报》(或“给力”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2)(2分)观点鲜明有力1分,理由充分1分。(观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辨用法。?
(1)策划? 谋划 ?
①近日,公司召开了2011年发展? ?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公司“两会”精神。
②财政审计部门要认清形势,科学研判,要做到? ?在前、准备在前。
(2)偶然?偶尔 ?
①他? ?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
②在家闲居时,常常看看书,侍弄一些花草,? ?也练练书法。
(3)屏息以待?敛声屏气

①聆听如此优秀的人物的演讲,同学们都像朝圣者一般,? ?,唯恐遗漏一词一句。
②我们的老师严肃有余活力不足,每当上她的课.同学们都? ?的,气氛压抑极了。


参考答案:(1)策划? ?谋划?
(2)偶然? 偶尔?
(3)屏息以待? ?敛声屏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