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8 21:25: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社会上流传着一片暴露个人隐私的光碟时,我感觉到被观看者内心的孤独感,在那样的时刻,她会跟谁对话?她有可能跟谁对话?她现在在哪里?她心里的孤独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旋绕了好久。
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
②于是我听到了各种年龄、各种角色、各个阶层处于孤独的状态下发出的声音
③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
④我开始尝试以另一种角度解读新闻,即先不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去找寻那一个隐约的声音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由澳门民政总署、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春节习俗展”于农历新年期间在澳门展开。②此次展览,我省征集了最具地(yù)      风格的实物和作品285件。③展品涉及了我省百姓春节期间广泛使用的生活器物、节庆装饰、竞技游艺等各方面的用品。
(1)根据括号内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 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3分)
序号:        (1分)
修改:                                                    (2分)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我翻阅《茶经》 , 寻思着是什么样的感动让陆羽写下了这本书是喜欢喝茶还是在
①                                     ②         ③
品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缓缓而下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
④             &# 160;              ⑤
茶是本无名姓的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代表它的出身、焙制过程,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甲】深情厚意(自作多情)。人就是霸道,喜欢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强加到茶身上,连累得茶也有尊卑高低了。
喝茶时顺便看看杯中茶,是件有意思的事。蜷缩是婴儿,舒放自如为【乙】豆蔻年华(韵味最佳),肥硕即是阳寿将尽。一撮叶,看一生。
【小题1】将标点不恰当的两项填入下面横线中。(只填序号)(2分)
【小题2】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4分)
[甲]处: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拍客”下定义。不超过40字(5分)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5、阅读题  (1)?,觉今是而昨非。——————,风飘飘而吹衣。
(2)策扶老以流憩,————-,——————,鸟倦飞而知还。——————,——————-————。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4)登东皋以舒啸,——————。——————,乐夫天命复奚疑!
(5)——-————,访风景于崇阿。
(6)——————,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7)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10)——————,——————。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2)——————,松菊犹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