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就从现在开始
等待,总是在漫长的时间过去的。我们可以不等待,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
狂风,总会有它停止的时候。大浪,总会有平息的时候。天空,总会有它蔚蓝的时候。夏天的火热被秋天的微凉所代替了。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走向了新的课室,发现每个人的脸孔都是非常的陌生的。使我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恐惧感,发现大家都在嘻嘻哈哈的说笑。而我却孤独的一人坐在位置上睡觉。也许是以前习惯了别人来认识我,我很少去交朋友,所以一直都在等待,就仿佛在漫长的岁月等待,度日如年。以至一个星期我除连同桌以外的人都不认识。心总是想:明天吧!明天就去交朋友吧!但是,却明日复明日,一直没有说出来。
直到有一天,同桌去绘画了,我独自一人走到校道上。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把唯一一片黄叶给吹了下来。我看到这块枯黄的树叶,久久不能移开视线,仿佛有种久违的孤独感。突然从背后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你喜欢这树叶吗?”我由于没有反应过来吓了一跳,立刻跳转到身后,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他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我就脱口而出:“喜欢。”他略带悲伤地说:“你不觉得它很孤独吗?”我默默地点头回应。他又继续说:“你不想让他和其他树叶放在一起吗?”我摇头表示。“那你应该去让它载上它的旅途,让风指引吧!”他拿起那片树叶,一松手,转眼间树叶就被吹去遥远的地方了!他跟我说了声:“再见。”我也伸手表示。我仿佛明白了什么,不能靠别人来认识自己,要自己去认识别人,我就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
下定决心后,在班上,我就活跃起来了!在跟不同的人的谈话当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并且与班里面的大部分同学都做了好朋友。这一切,都要感谢他吧!我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可以做好的,但因为我们总是在想着其他时机都不迟,而错失了很多机会,我们必须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从现在开始去做我们想做的事吧!我,曾经孤独过,但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我才会更加的珍惜友谊。所以,我一直下定决心,就去实行。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很多东西。正因为“他”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交了一群朋友,一群喜欢看书的朋友。
我,仰望着苍穹,对着苍穹说:“就从现在开始。”不需等待,开始吧!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材料通过列举一系列例子来告诫我们要珍惜现在,莫等将来,由此可以联想到诗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构思时,可从亲情、友谊、事业学习、追求梦想等角度来写。侧重点是从现在开始,即珍惜时间。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现在”,它显然区别于“过去”和“未来”。虽然从情理上讲,考生只需要根据题目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理上讲,既然给了我们材料,适当地关注材料的引导性也是需要的,当我们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常想”“特别”“可贵”“现在”“开始”“做”等提取出来并加以观照之后,我们会发现出题者的意图十分明显,无疑是要考生从关注当下、把握现在这个立场去审视和经营人生(即便是谈到“过去”“未来”,也必须选择“现在”这样一个视角),“就从现在开始”不是作为一个论题出现的,而是作为一个观点被提出来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三十本中外名著。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不局限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两部作品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例如保尔?柯察金、孙少平,潘金莲、安娜?卡列妮娜,林黛玉、简?爱……),并以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写想象作文必须有灵活的头脑,活跃的思维。写这类话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想象大胆。人(包括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束缚着人的思维。而要想使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延伸、人物复活,就应该学会“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凭着想象的神奇力打破时空界限,把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里的人物编织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中。(2)故事新奇。“故事新编”类想象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新”字上有突破。考生要在原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性的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叙述视点的选择、情节的设置、结构的安排都要力求“新奇”。(3)描写精细。中学生写想象作文存在“重情节,轻细节”的毛病,其实,作为叙事类的作文,如果没有富于情感和思想内涵的细节描写,往往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例文]?
边塞奇葩
木兰独坐织机,轻轻叹息:可汗的军贴、阿爷的白发,边境的烽火、亲娘的热泪,肆虐的敌寇、沙场的寒光,献身的将军、流离的百姓。一遍遍,在眼前映现。
昭君青灯孤影,一夜无眠:后宫的寂寥、和亲的艰险、异域的清冷,戍边将士的苦战、无辜父兄的喋血,汉与匈奴血腥的厮杀、两国永久的安宁。一幕幕,频频跳动。
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木兰,你是不是发了疯,怎么说话这样荒唐?”娘一脸惊诧。木兰不听,拉着父亲来到后花园比武较量,终于令老父捋须称赞:“木兰儿啊,你的武艺确实大有长进,可你一个女儿家……”父亲望着木兰,目光中充满了爱怜。
一只孤鸿从后宫飞过,洒下两滴清泪,扇动着沉重的翅膀飞向大漠绝域……
昭君去见汉元帝,令龙颜大惊。汉元帝没有想到后宫之中竟如此窈窕红颜,纵有千般懊悔,也无法改变诺言……和亲的队伍缓缓北上,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漫漫黄沙中,一茎枯草随风飞扬。
木兰改名木棣,见了元帅,领兵西去。燕山脚下胡骑啾啾,朔风之中金柝悲鸣,星月之夜冷光闪烁,经历无数黑云压城的险境,更有金鳞向日的豪情。无数惊心动魄的拼杀,单枪匹马的苦战,胡人再不敢南下牧马。遥遥边境上,猎猎寒风中,绽放着一株黑色玫瑰。
昭君开始了漫长的异域生活。纵有呼韩邪单于的爱怜,也难敌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念亲的愁绪。紫台遥遥,山关无极,大漠空旷,黄昏茫茫,只有昭君能解其中蕴含的孤寂。人在异域他邦,心系“和亲”使命,思乡愁绪,化为皎洁月色,求和情结,凝成胡琴旋律。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呼韩邪“穹庐夜月听悲笳……款塞称蕃属汉家” (款塞:叩开塞门)。
十年后,木兰回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棣是女郎,传遍大街小巷,人皆惊叹:花将军,乃女中豪杰!
昭君已逝去了,独留青冢向黄昏。多情的琵琶奏出的动人旋律在历史的上空久久回荡,边塞大漠飘溢着栀子花的幽香。从此,大汉、匈奴干戈化玉帛,血脉两相融。
刀光剑影里,木兰尽显巾帼风采;大漠穹庐边,昭君促成民族和解。
两朵奇葩灿然开放,花香馥郁,浸透了悠长的历史。
[点评]作者采用了“双轨式”结构,将两位不同性格女性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分合自如,起结得体。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人物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挖掘深刻,立意高远。另外,选材详略得当,体现了驾驭材料的能力;语言富有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平视孩子,就是把孩子当朋友。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因此,如果家庭长期制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家庭气氛,那么它将成为孩子人格健康成长的土 壤。美国式的民主家庭能培养孩子思维活跃、敢做敢当、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不畏权威,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而我国的父母多承袭上一代人的传统教育观,“棍 棒伺候”、“权威压制”的现象仍如狼烟四起。有的虽也赞成民主教育,但关键时刻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拳脚相加,“凶相毕露”。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我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平视——人生最美的视角。
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不带个人色彩的客观,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源于对自我客观冷静的评价;平视,源自对他人坦诚相待的尊重;平视,是宠辱不惊、淡泊致远的心境;平视,是不畏强权、凛然正气的坦然。
不去妄自菲薄,也不去妄自尊大,平视自我,是对自我的深刻认知,是对生命的深层思考。冷静的平视自我,会除却心灵的尘埃,让生命回归最本真的状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道出了平视自我的人生哲学。生活中,阳光与风雨会一路随行,无论喜怒还是哀乐,我们都应当冷静地平视。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哲学上“秃头论证”的理论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千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向了反面。
?全面理解上面材料的含义,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哲学问题。而哲学的命题也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总结。那么,我们就可以引证古今中外,或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事例,来阐述如何提高对事物的预见性,做到抓住事物的苗头,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例如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也许,在21世纪20年代或50年代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面目全非。
综上分析,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量变与质变。必须时时注意高度警觉,防止由量变发生质变。2.防微杜渐。必须时时注意掉下的每一根头发,细致“根”由,及早采取措施。3.反思。必须时时注意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点滴小事、每个环节抓起。4.环境保护。环境的不断恶化警示我们要及时进行环境保护,否则巨大灾难不可避免。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是写作的角度很多,这类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经常做这样的训练,我们的思维必然会敏捷,深刻,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激情与理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激情与理性”是一道“关系型”的作文命题。写作本文首先得理解“激情”与“理性”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激情”是一种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而“理性”指的是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激情往往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如:乔布斯),而理性则是把握人生方向与平衡的方向盘(如:布恩)。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人生会变得冷漠、萎靡而苍白;但是如果缺乏理性的驾驭。激情则很有可能变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带着你驰向你无法预知的境地。所以,应当努力达到二者的和谐共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华彩乐章,也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思考这一问题,对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也不无意义。
写作本文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那些缺乏理性思考,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凭一时热情办事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议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可联系社会上某些瞻前顾后,一味计较成败得失而缺乏热情的冷血的社会现象展开评议,指出在这类社会问题中缺失的关键元素——或理性,或激情,从而强调理性与激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可偏废的道理。
其实在古今中外的名人当中,有因“激情与理性”完美结合而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如勾践、司马迁、居里夫人……也有因一时冲动而遭受损失甚至丢失生命的典型,像普希金、莱蒙托夫以及战争年代许许多多因一时的激情而让革命事业遭受损失的盲动者。在四大名著中,《水浒传》里多激情澎湃而理性缺失的莽汉,所以一部《水浒》最终以悲剧收场;而《三国演义》里多激情与理性结合的有勇有谋的英雄,所以三足鼎立难分高下(刘关张的覆灭也多少与他们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有关)。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此文的正反面论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