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8 21:37: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天津富力湾位处中北镇核心,紧邻西外环线绿色生态走廊,地铁2号线无缝连接天津主城区,生态、休闲、国际化的生活场景指日可待,土地升值潜力更不可估量。 ?
B.卢展工书记上来就是“大实话”,敲掉那些拔高后繁芜丛杂的意义和繁文缛节,我们看到了“大实话”的魅力,就是踏实质朴,实事求是,务实不务虚。 ?
C.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气氛中,普约尔如同上帝派来的拯救者,最后关头炸开了诺伊尔的十指关,艺术足球的前途顿时豁然开朗。 ?
D.今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十分必要,目前调控政策绝不能浅尝辄止,如果今后有改变那只能是政策更加完善,调控更加有效。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过精心筹备的小商品博览会,汇集的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达到60000多种,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近期煤炭价格一涨再涨,网友戏称继“蒜你狠”、“豆你玩”之后上演的“煤超疯”,它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价格水涨船高
C.记者看到,在几家大型卖场,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热销的半大不小的商品,商场不给送货,消费者买后需自己搬回家去。
D.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汉代文学中,借屈原之名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家为数不少,提及屈原这位令人充满同情的诗人,往往使作家在身处坎坷之时顿将失意、挫折、忧愁幽思都涣然冰释了。
B.我的家乡,是朔风劲吹,红日高悬的地方,是城头旌旗猎猎,大道甚嚣尘上的地方;是慷慨悲歌,壮士远行,哥哥走西口,好汉上梁山的地方。
C.卡夫卡生前孑然一身,从未因写作而荣华,被人称作标奇立异的怪人,其名字甚至成了捷克人日常用语”痛苦的境况”的代名词。
D.去年国庆节期间,奥运主体育场鸟巢日接待量达到30万人次,游人如火如荼,相关机构感受到了奥运会后接待的压力。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面对这倒塌的似乎还在颤动的楼房,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我市赴玉树救援人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理,终于从废墟的夹缝中把这个受伤严重的小男孩营救出来。
B、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C、颇具魅力的淘宝网购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网络终归有点“虚”,即使再透明,仅凭几张图片,购物者仍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
D.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