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8 21:54: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实践表明,一个人无论知识再多,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对自己心灵的养护,缺乏对自我欲望的驾驭,那么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就会跌跟头。
B.从4月至6月,全国各地的团组织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以讲座、热线咨询等形式为中考高考考生进行考前减压,帮助考生和家长缓解焦虑情绪。
C.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来源于荀子的“君子游必就士”,此句意为出行时应学习贤士的规范和品行,但现在被如此应用,实在令人不快。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表面上看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连词搭配不当,“无论”删去或换成“即使”;C.搭配不当,不是“游就馆”本身来源于荀子的话,应是“游就馆的名字”;D.成分残缺,在“表面上看”后面加上“问题在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在钓鱼岛问题上,假如某些国家把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恶果。
B.“十一”假期,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游客中既有单纯去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
C.合肥市食药监局与合肥市食药监督检验所在全省连锁门店提出“七统一管理”理念并于近期实施,首开全省药品零售连锁管理之先河。
D.在这部话剧里,他扮演的王威的弟弟王强为了能与未婚妻张妍过上宽裕的生活,铤而走险,贪污了 30 万元公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句中的“把”要改为“对”。C项,语意重复。“首开”与“先河”重复,可去掉“首开”的“首”。D项,表意不明。“他扮演的”到底是“王威”还是“王强”不明。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以便使更多的下岗工人得到合理的     
②为了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规范建委行政审批行为,建委民工委决定将对建设工程全程办事代理过程和效能实施      
③在本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工在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繁荣______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A.安顿监察勾画
B.安置检察勾画
C.安顿检察勾勒
D.安置监察勾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词语的含意来判断。近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语言得体、结构用法等方面着手分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地才是。可是,?(1)?。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给的补偿价格非常低,基本上是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农民没有谈判资格和能力。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2)??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产权不明晰。没有谁有足够动力和能力保护土地。第二,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原理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参考答案:(1)大量浪费土地的现象随处可见。(或“土地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土地浪费非常严重”)(2分)(2)为什么一个土地高度稀缺的国家土地会廉价呢?(或“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土地怎么会廉价呢?)(2分,只答“土地为什么会廉价”给1分)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这段文字大体内容是分析中国土地浪费严重的原因。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可知,“可是”这一转折词前面的句子是“节约土地”,所以,转折后,应该是相反的词句“浪费土地”。所以,(1)应该围绕浪费土地来组织答案。(2)的前句是“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后句是“根本原因在于”所以,(2)根据因果关系可以推断出“土地为什么会廉价?”。然后围绕这一推断进行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引用的古诗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A.(1)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2)山摧地崩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B.(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杜甫《兵车行》)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人穷则反本,固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地崩山摧 C尊—樽 D固—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习惯性误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