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不可同年而语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小题3:下列句式中,与“为天下笑者”不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戍卒叫,函谷举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5.把文言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
(2)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
本题解析:
小题1:“雏”在这里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孵雏”。
小题1:①是说鲁恭兄弟俩读书专心;②是说鲁恭体谅弟弟;④是说鲁恭性情谦恭礼让
小题1: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是在公爵之位时。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累”“ 平理曲直”“让”等采分点,每点1分;整句通畅2分)(2)“潜”、“不自显”句式、“称” 等采分点,每点1分;整句通畅2分
【参考译文】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
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初年,鲁丕考取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
赵憙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不能害它)。”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百姓都很想念他。
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
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哪里还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易:轻视。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
D.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完:保全。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受业:传授学业
B.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敛迹,收敛形迹。
C.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
淫祠:无节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保险:占据险要的地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A
小题:B
小题:B
小题:(1)易氏只是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2)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逃死,逃离死亡,为免死而逃;籍,用作动词,故为兵者,过去法过兵的人。)
本题解析:
小题:“慢”根据文意应作“怠慢”讲,文中无“诋毁”意。
小题:根据“少受业于闻人梦吉”的句意,“受业”应是接受学业。
第13题考查理解虚词的能力,不相同的一组是D。A项两个“者”为代词,相当于“的人”;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将要”之意;C项中两个“辄”,都是“就”,用法也相同。D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有人认为是连词,有人认为是介词,但意思都是“因为”
小题:B句①中的“立释之”,句④中的“不来,诛未晚”,句⑤中的“不愿可勿强”,都表现出“崇宽大”。句③体现其破除迷信的一面,句⑥侧面表现其爱民,句②的“急且有变”是防止意外,全句是劝江阴侯的话。
小题:B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乡邻”说法并不错,只是语序或者说逻辑上有不恰当之处,应当是释放在先,晓以利害在后(“立释之,乃以白中”)。
小题:见译文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一段时间,被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一带民风凶悍,认为县丞是个文人,都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惊,(奸人)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故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县里有不合礼制的庙堂,每次祭祀就有一条蛇溜出门,百姓都指着蛇说,神出来了。吴履将巫师捆绑起来责罚,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胡乱祭祀鬼神的现象就绝迹了。吴履当县丞六年,百姓都拥戴他。后来升迁到安化当知县,一个姓易的豪强大户凭借险要地势把守关口,江阴侯吴良将要攻打他,召集吴履商量这件事。吴履说:“姓易的是为了逃避死难而已,并非谋反。招安他他应该来归顺,不来归顺杀他也不晚。”吴良听从他的计谋,易氏果然归顺了。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吴履说:“当今社会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请您将那些愿意当兵的登记一下,不愿的人,您就不要勉强。”后来吴履升迁潍州知州。山东常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吴履跟百姓商量说:“(送交途中)牛羊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方便。”有一天,上级官员让百姓送牛羊到陕西,其他县百姓多倾家荡产,潍州百姓独自保全。恰逢改州为县,朝廷召吴履回去,潍州百姓都哭泣着跑来送行。吴履向朝廷请求退休,回到家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两组句子中的“于”和“以”的词义的解说,完全正确的是
①弃于道周? ②不侔于他士? ③吾子以多财为盗所害? ④以奉蒸尝
A.①与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③介词,因为?④连词,用来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