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不,这不是声音
曾经以为胡天八月飞雪时传来的幽幽胡笳是最苍凉的声音,曾经以为西边如狼烟般冲天直上的秦腔是最高亢悲愤的声音,可是,当我在某个寒冷的傍晚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我却觉得,我的心被震撼了,前所未有的凄凉的震撼聆听《二泉映月》,你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独自走在无锡街头的衣服破烂的老汉,他手拿二胡,认真地拉呀,拉呀。
可是,有多少人驻足侧身倾听?他在风雨中艰难行走,叹息,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他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还要无穷黛玉葬花,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可终究宝玉会懂而华彦军,只能将这一生的凄苦告诉这把二胡,将满腔的凄凉化为一曲《二泉映月》。
悠扬的二胡声,从湿润的江南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苦难的生命在呐喊。
曾经以为黄莺的千啾百啭才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声音,曾经以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才是最温暖的景致。
可是,知道吗?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做落沙婆的小鸟,每一次,它都要哀叫七天七夜才会下一个蛋这哀叫或许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仅仅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在声音中,蛋壳才会变得坚硬,在这声音中,小落沙婆出生后才会变得健康。
声声痛苦的哀叫,从古老的南美大陆上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一种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曾经以为雨敲打伞的声音是最落寞的声音,曾经以为风吹过松林是最壮阔的声音可是,你体会过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曾经“接田莲叶无穷碧”的叶子,有的,早已被秋风撕破,有的,甚至卷作黑色的一团可是,它们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曾经翠绿的莲蓬如今虽已成为焦黑,却仍高举。
滴滴嗒嗒的雨落声,从残荷叶面上传来不,那不是声音,那是一种即使只有一根枯梗、一片枯叶,却具有摧毁力量的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声音,可有一些声音却烙印般深深铭记在脑海中,它们带给萎我们震撼的力量。
不,这已不是声音,而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绝唱!
本题解析:
对声音,我们实在是熟悉不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清脆鸟鸣声随处可见;生活中的笑声、哭声、优美歌唱声更是声声入耳顺着话题提示语的方向挖掘,我们发现“朋友的嘱托”、 “父母的叮咛”、“同学的感谢”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不过,最熟悉的话题也许是最难写作的题目,这个话题与广东省2004年高考话题“语言”的难度几乎可以相提并论要想写好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先从两方面下功夫:一、寻找触及灵魂的声音,“杜鹃啼血”的故事也许你非常熟悉,从杜鹃鸟顽强的啼叫声中我们就可以感悟到生命的哲理;你遭遇困难时,老师轻轻的一句鼓励、平常的一声呼唤,也许会成为你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这种声音给你留下的印象越深,写出来的文章会越动人;二、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用一个美丽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自己对这种声音的感受,不失为最佳的切入方法,比如,你可以写自己三次对同一个人说出同一句话时的不同感受,你可以想像未来人类充满智慧的声音。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
?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
?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依靠着的。山没有水便缺乏了灵性,将军没有了士兵又如何成其为将军……
?请以“依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哈佛的一名学生私自将校图书馆的一册珍本带出,后主动向学校认错并归还图书。霍里厄克校长肯定其勇气和诚实,接着还是将这名学生开除。
(2)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名女中学生因坚持留校方禁止的长发被除名,学生家长诉至法院而败诉,法院认为,日本之所以有今天,靠的是严守纪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一些这样的事情:本来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当我们进行声讨时却遭到所谓同情者对我们的指责,使我们陷入宽容与纵容的两难选择。
请你以“宽容与纵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这一事件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潘旋88:良心的泯灭,就算不出手相助,担心祸及自己,打个电话报警或者打给120总可以吧。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这些还敢配做人吗?
大贺天宫一号:我也每天开车,我也有孩子。我们在开车时多加一分小心,启动马达前想想自己的亲人,也许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人心不再冷漠,也许孩子的命就能保住。
西部儿童猫妈:为什么没人指责过父母的疏于照管?监护人没有监护好孩子,要不要负责?
广东lirong:反思现时社会,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GDP跃升世界第二位,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已经退步了,我们放弃了太多....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一则材料,碾压的不仅是小悦悦,而且是一个人的良知,一个国家的道德良知。材料中网友的议论,其实就是网友对小悦悦事件的思考和联想。这些思考和联想,从所给的材料来看,主要涉及这些内容:做人的道德底线、拒绝冷漠、父母对孩子负起责任、物质与价值观等。对此,这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存在什么困难,就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当然,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应只就其中的某一点来写,不能面面俱到。就是从某一方面来写,比如道德问题,也不应大而化之,也应该作一个具体的解剖,也就是将其具体化,比如爱心等。
点评:“准确立意”,这是“全面理解材料”,“完整把握意旨”后的要求,也是给材料作文全面理解完整把握的必然反映。思路决定出路,一般地说,有什么层面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立意,有怎样丰富的理解,就有怎样多样的立意。没有对材料的全面完整的把握,而抓住一枝一叶去生发,就谈不上立意的正确与准确。有时题中的“自选角度”或是“立意自定”,说是自选或自定,不是叫你离开材料,另起炉灶自作文,而应到材料中去找感觉,找写作灵感。而材料本身的多样性又提供了切入的丰富性,我们可从事件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切入,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以说,给材料作文是以阅读为基础,思辨为动力,带动整个写作的素质性作文,它钟情于有头脑的人,有准备的人。
仔细阅读材料,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字数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意旨 。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A.可怜楼上月徘徊
B.明月松间照
C.海上生明月
D.鸡声茅店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表示宁静闲适之意,ACD表达思念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