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汉城子
苏拭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出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惰,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蜂青。
1、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全词来看,“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既是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笑蓉比喻弹筝女子的美丽。 B、“如有意,慕娉婷”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鹭有意的话,也可以来欣赏这优美婉转的乐曲。
C、“忽闻江上弄哀筝”一句中的“弄”字意为“弹奏”,“哀”字写出了弹筝女弹奏的乐曲总的旋律特点。
D、“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是说乐曲哀伤,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动容,人们仿佛见到湘水女神在弹奏。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全词来看,词的前三句以湖光山色作为弹筝女子的背景画面,使人物与景色相映,乐音与山水相融,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B、“人不见,数峰青”两句,是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来,作者化用自然、贴切,意象动人,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C、词的上阕,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词的下阕,作者通过描绘乐音,抒发了惆怅感伤的情怀。
D、这首词巧用典故,善用比喻;语言清新,首尾呼应,状景与抒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读来余味无穷。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小题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2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小题1:“寒山转苍翠”中“转”字在写景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请简析。(4分)
小题3:诗的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节诗句,完成后面题目。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对此节诗采用的手法,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铺陈和排比
D.赋、比、兴
2.“事事四五通”的原因,下面哪项不正确( )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光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但心烦意乱,不得不重来几遍。
3.作者对这段着力描写的目的是( )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哀怨。
B.表明刘兰芝对封建势力不甘示弱,有意在焦母面前示威。
C.表明刘兰芝有意修饰,怕回到娘家受世人歧视。
D.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