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9 20:30: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乳儿”指导工作 “我”, 大堰河死时“我”不在她身边,故充满遗憾自责。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2.说与妻子恩爱情深的往事“当时只道是寻常”,突出现在因爱妻早逝却不能再现这些往事而深感痛惜,其中蕴含着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①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 ①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1)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4分) (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 (3)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5)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②独留青冢向黄昏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 ④望帝春心托杜鹃 ⑤白帝城高急暮砧 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小题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双关(1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1分) 小题2:秋季来临,燕子都飞走了,只剩下南来的无数大雁,在明月的辉映下,露宿在芦花之中。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用了双关的手法,“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小题2:试题分析: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点评: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