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20:41: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飞人”刘翔以13秒34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
B.国家安监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王家岭矿施工过程中存在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C.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D.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
A.“首个”与“第一人”重复。
C.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D.“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2013年5月,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LED大屏幕上打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句标语的原话来自于白岩松在2011年7月与郑州大学学生的对话,想不到现在把这句话拿来作为标语,引起了轰动。
小题1: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
小题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个字)(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条高考励志标语引起轰动
小题2:示例一: 这句话作为高考励志标语,很适宜。它口语化的表达,简单明了,直抵人心,可令高考生过目难忘。高考需要励志,对许多人来说,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通道。示例二:对“富二代”的说法,不敢苟同。尽管穷富差别客观存在,但穷富只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映,而不应成为社会阶层的标签。“轰动”的背后,是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普遍期待。(看法,1分;理由,1分;整体表述,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属压缩语段题型中的拟写一句话新闻。具体作答时应先确定主语,然后再嵌入事件即可。因为有字数限制,一定不要超过。
小题2:解答类似题目,无论如何评价,首先应明确态度,不可模棱两可。阐述理由时要充分,理由不能太简单。语言表达要规范,不能有错字,病句,错字病句都会成为减分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4分)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
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
?,月上柳梢见证爱情,?


参考答案:是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慈母手中纺织亲情?烟波日暮寻觅乡情


本题解析:句式一致1分;内容和意境与前后语句协调一致2分,如本题前一部分强调“永恒”,后一部分强调深情;文采1分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4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                                                   ,
                    


参考答案: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挺拔中找到坚强和责任;欣赏溪流,自然会在溪流的清澈中感受纯净和宽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这样的日子,拄着拐杖的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请你为他写一段评论,概括其事迹,赞扬其精神。要求句式整齐,富有感情,不超过60字。

 
 
 
 
 
 
 
[来源:学.科.网]
 
 
 
 
 
 
 
 
 
 
 
 
[来源:91考试网]
 
 
 
 
 
 
 
 
 
 
 
 
 
 
 
 
 
 
 
 
 
 
 
 
 
 
 
 
 
 
 
 
 
 
 
 
 
 
 
 
 
[来源:91考试网ZXXK]
 
   
答:


参考答案:示例1: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一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一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示例2: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示例3: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光,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