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9 20:53: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飞皇腾达 阳奉阴违 哀鸿遍野 含辛茹苦
B.鳞次栉比 破釜沉舟 曲突徙薪 饮鸩止渴
C.人才汇萃 玩世不恭 学以致用 乔装打扮
D.礼尚往来 沽名钓誉 纭纭众生 缘木求鱼



2、阅读题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 《琵琶行》
(2)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5)地崩山摧壮士死,?
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7)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抚(xuè)笑(yè)木(nà)波(jué)云诡
B.口(jué)(guō)噪怪(pì)叱(chà)风云
C.(shǔn)吸慰(jí)倾(pǐ)人才济(jǐ)
D.骨(suǐ)(chǎn)媚两(qī)力能(gāng)鼎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张老师经常收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是他自己备课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或者是他自己知识上的某些薄弱环节。
B.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C.为了对汉人、南人进行严厉的镇压,汉人、南人的行动都得不到自由,一切行动都在统治者的监视下进行。
D.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要让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礼记·学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注】①操缦:小曲。②博依: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小题1:《礼记·学记》所写的内容与材料(1)中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2分)
小题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评析孔子的观点。(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