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9 21:02: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做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平均阅读量

专业图书(本)
新闻娱乐报刊(份)
其他期刊(份)
4.39
77.2
6.56
【注】 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材料二
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
以色列
韩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64
11
8.45
7
4.39
【注】 单位为本。
小题1: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简要阐述你对此问题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的纸质阅读量明显偏少,(1分)而且以消遣性的报刊阅读为主。(1分)
小题2:示例一:我国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1分)首先,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走出校园的成年人要以知识为导师,自觉地阅读学习,才能更好地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其次,只有努力提高阅读品味,才能不断充实自我,让人生更丰富多彩,让视野更开阔。因此,我国成年人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分)示例二:我认为不一定要刻意地阅读纸质材料。(1分)首先,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成年人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形的阅读。其次,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爱好,选择具体的阅读方式。因此,不一定要拘泥于纸质材料的阅读。(4分)


本题解析:第(1)题考查图表文字转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干中“问题”一词的要求,迅速地判断出中国人纸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如“人均阅读量”“阅读内容”等,然后再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虚化抽象,将数据转换为文字表达的规律,如由阅读“新闻娱乐报刊77.2份”可以抽象出“阅读内容档次不高”等。第(2)题要求对中国人纸质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论。答题时,可分两步,一是紧扣“纸质阅读”这一重要前提,亮明批评或带有辩解性质的观点。二是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使自己的观点成立的理由,持批评观点的,理由就在表格的数据中,答案相对容易组织;而如果持肯定观点,理由务必要从“纸质阅读不等于所有的阅读”的角度去引申,这样的辩解才不会显得强词夺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百家讲坛》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C.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D.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项“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B项“大方之家”是指有学问有见识的人。C项“不耻下问”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纂夺打鱼船和盘托出数码相机
B.声纳一滩血电磁辐射秀外慧中
C.换挡驾驶舱文过饰非白浪滔天
D.果腹编者按攻城略地相辅相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纂夺”中的“纂”读“zuǎn”,这里应为“篡夺”,“篡”读“cuàn”;B项中“一滩血”应为“一摊血”;D项中“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请依照下面示例的思路写出三种境界。
示例:丰子恺借用三层楼,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层楼:物质生活
第二层楼:精神生活
第三层楼:灵魂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王国维借用宋词,形象地表达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勤奋努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成功)(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第17届仁川亚运会的会徽,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创意。(5分)(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会徽主体为ASIA(亚洲)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的大写,像一个巨大的翅膀,其左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象征着全亚洲人民手拉手一起飞翔的主题。(每条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险要之处图案中的各项因素,如:主体是英文字母A的大写、左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然后根据“17届仁川亚运会会徽”这一题目进行联想和想象,分析图案中各因素的象征或比喻意义。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