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8-09 21:28: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要解决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改革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B.如此重大的事情,厂长况且不能个人做决定,他一个科长,竟然违反规定擅自做主,这小伙子也太不知深浅了。
C.陶渊明厌弃了黑暗的官场,毅然归隐后过着瓜田李下、悠闲自得的生活。
D.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腐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不力:不尽力,不得力。B.“况且”应改为“尚且”。C.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D.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应改为“畅所欲言”。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 )
(1)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 阙秦以晋? (3)则思江海百川?
(4)吾得事之? (5)且庸人尚之? (6)范增数项王
(7)仲尼之闻? (8)宁许以秦曲
A.(1)(4) /(2) (6)/(3) (8) / (5) (7)
B.(1) (4) / (2) (8)/ (5) (7) /(3) (6)
C.(1) (6) / (2) (3) / (4)(5) / (7)(8)
D.(1)(6)/ (3) (4) / (2) (8)/ (5) (7)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 (4) 是名词作状语(2) (8)是使动用法(5) (7) 是意动用法(3) (6)是名词动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批评起部下来,_________一位家长训斥一个淘气的孩子。
②送科技下乡,_______是帮助那里的人们致富,其意义极其深远。
③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史学界_____________整个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A.居然无非乃至
B.居然无疑竟至
C.俨然无疑乃至
D.俨然无非竟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样子,不合乎第一句的语境,因此,可排除AB两项。“无非”是“只是、不外乎”的意思,不符合第二句的语境,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竟至”是“竟然到了”的意思,不合语境,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诵读上。要含英咀华领略其内在的韵味。
B.星光闪耀,难得的满天繁星,我的日光在它们的身边留恋,从这一颗到那一颗。我此时竟忘记了自己是站在地上,
C.在人类发明指南引之前,海上航行只能根据日月星辰来定位,一旦遇到阴晦的天气,就束手无策了。
D.了解汽车的安全配置及其工作原理,并且正确地使用它们,是确保人身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留恋”是指对人对事怀有深厚的情感。而此句只是强调“我”的目光停留在繁星上,被它吸引。用“流连”合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
A.臣具以表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B.倡优所畜而后乃今将图
C.妪,先大母也,二世魏其,大将也,赭衣,关三木
D.死生为虚诞渔父莞尔而笑,枻而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臣具以表闻,“闻”使……知道;?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B、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倡优一样;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南飞;C、妪,先大母也,乳二世 ,名词作动词,喂养; 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上;D、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名词作动词,敲打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活用种类有很多,需要仔细辨别。名词做状语,动词的使动与意动等为考查的重点。平时学习时注意一些词语活用的判断方法。如,名词作状语的判断,名词+动词,但是,动词的发出者并不是这个名词,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名词做状语。两个名词连用,一般前一个用作动词。名词+动词,这个动词时另外一个人发出的,可能是使动用法。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辨识字形》..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