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9 21:29: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见不(shuòxiān) 为人知(xiǎn)典忘祖(shǔ)伏(shù)
B.尔不群(zhuó)真知见(zhuó)叫(xiāo)文(fàn)
C.直栏横(jiàn)车(jiàn)纸(yuān)缩(cù)
D.一而就(cù)憔(cuì)纯(cuì)零(su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数伏”的“数”应读“sh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凤凰网针对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调查结果耐人寻味,97.4%的网民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导致其生性骄纵,目中无人。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这起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羡慕的“美丽转身”。
D.我们现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走绿色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内发展需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 “根本原因是由于”重复多余。B成分残缺,无主语,可将“经过”移至“专家组”之后。D语序不当。应为“这不仅是国内发展需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粗砾/流金铄石 嘘唏/面面相觑 怂恿/始作俑者
B.喟叹/泾渭分明 饶舌/抓耳挠腮 边陲/唾手可得
C.剽悍/虚无缥缈 逡巡/怙恶不悛 丰赡/高瞻远瞩
D.糟粕/淡泊名利 契机/锲而不舍哽咽/绠短汲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lì/shuò xū/qù yǒnɡ;B项,kuì/wèi ráo/náo chuí/tuò;C项,piāo qūn/quān shàn/zhān;D项,pò/bó qì/qiè ɡěn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看他那眉头紧锁、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B.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陈水扁散布“两国论”,搞“一中一台”,这种危言危行用心十分险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难言之隐”与“苦衷”表意重复。B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D“危言危行”,说话和行为都很正直。危,端正,正直,“正襟危坐”的“危”即此义。褒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尺(dú)
B.机(zhù)
C.米(tiào)
D.丝(chāo)?
(zǐ)
(chǒu)
(jùn)
目(míng)?
(tà)
(qì)
(lǚ)
(ruì)?
闻名遐(ěr)
然而止(jiá)?
游目怀(chěn)?
不定(y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