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21:44: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各项中读音有误的是(?)
A喧哗(huá)?送缴(jiǎo)?祈祷(qí)?冥顽不灵(míng)
B洞穴(xué)?颔首(hán)?牡蛎(lì)?贪赃枉法(wǎng)
C关卡(qiǎ)?庐墓(lú)?间隙(xì )?风光旖旎( yǐ)
D倒溯(sù)?虔诚( qián)?拓片(tà )?循规蹈矩(jǔ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颔首(hán)应为 hàn。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企望灶糖喧嚣卑恭屈膝杀一儆百
B.膨胀剽悍嘉奖一介书生杯盘狼藉
C.斑驳苍桑宿命言简意赅刻骨铭心
D.诠释弘扬气概人才倍出独俱风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 A、卑躬屈膝? C、沧桑? D、人才辈出?独具一格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       足有上千岁。
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       自己的过失。
③经济改革如长江大河,奔腾向前,不可      
A.年纪隐讳遏制
B.年龄隐讳遏止
C.年纪隐瞒遏止
D.年龄隐瞒遏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年纪指年龄,岁数,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本题要求填生存的长度,所以填年龄。隐讳谓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瞒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多指一些暗地里的勾当。遏止是阻止,而遏制是指制止,阻止。语义轻重有区别。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设题选用用的词语词义相近,所以辨清词义的细微差别有利于准确答题。辨析时不但要辨意,还要辨析语义的轻重,色彩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而且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
B.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C.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能否真正做到既可识别用户的真实身份,又可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是对各个运营商业务能力的考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语序不当,“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和“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互换。B项成分残缺,第一句“是”没有宾语的中心语。C代词“这”指代不明。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