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9 21:48: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朝的“铁路”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发现了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秦朝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经过测量发现,秦朝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可能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到了车站,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以前一般认为驰道就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依此看,秦始皇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 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的距离必须相同。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 “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了秦朝的“铁路”,“车同轨”就有了新的解释。按照这种说法,那时修建“铁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对秦始皇的“铁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绝大部分“铁路”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还有,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 1.?不能说明秦朝“铁路”在当时是“先进的交通设施”的一项是(? ) A?秦朝“铁路”的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而且还是复线。 B?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枕木较软,与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结合紧密,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C?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让马儿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D?轨道使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不少专家认为,“驰道”是秦始皇为了给攻打楚国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而专门修建的。 B?秦朝建设“驰道”时,秦始皇对轨道间距作了标准化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 C?奇特的车轮说明秦朝的车子是“公路”“铁路”两用车。 D?秦朝的“驰道”可能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的,而且“驰道”边还栽种了 ?“行道树”。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铁路复线和高速公路复线设计受到了秦朝驰道设计的启发。 B?当时秦朝已经拥有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的“铁路”修建技术。 C?秦始皇专车的车轮间距与秦朝“铁路”的轨道间距是一样的。 D?秦朝修建“铁路”是长途运输的需要,与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火烧乌巢的起因和经过。(《三国演义》) (2)聂赫留朵夫在枢密院,听见办公室的人在谈论一场决斗。这场决斗指的是什么?请简述经过。(《复活》) 第(? )题 答:?
参考答案: (1)要点:①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②袁绍谋士许攸建议分兵袭击许都,利用兵多粮足的优势拖垮曹操。③袁绍不听,许攸弃袁投曹,并告诉曹操袁绍军队的粮草囤积于乌巢。④曹操便带精骑五千人前去攻打乌巢,⑤一举烧掉那里的粮草。 (2)要点:①小卡敏斯基被人打死的经过。②几个军官在饭店里吃牡蛎,照例喝了许多酒。有个军官对卡敏斯基所属的那个军团说了几句难听的话,③卡敏斯基当面斥责他造谣污蔑。那个军官就动手打卡敏斯基。④第二天两人进行决斗,卡敏斯基腹部中了弹,两小时后就死了。⑤凶手和两个副手都被捕,但据说关了两个星期禁闭又都获得释放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语言表达1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节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小题1:下面关于“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是讲求用虚构和想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D.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文学体裁。
| 小题2:对文中“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志怪志人小说”同“传奇小说”并存。 B.唐“传奇”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 C.唐“传奇”中仍保留着“志怪志人”的因素。 D.唐“传奇”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大量的历史内容。
|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史上凡是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
B.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记》等史传文学“实录”(“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的传统,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水浒传》。
C.我国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发展、进步大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的作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将“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中的“历史领域”变为“历史”,偷换的概念。
小题2:A.文中无据;B.与题干无关;D.“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可见“仍记载着大量历史的内容”是曲解愿意,且“大量”扩大化了。
小题3:“凡是……都”绝对化。注意原文中“大多”一词。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推断。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思路:?一、整体感知,迅速把握文章谈论的问题。二、细读全文,分析概括每段的大意,总结文章的观点,分析论证的方法。细读时要解决以下几个题:?1.明确文章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中心话题的,即要分层理解,概括出每段的段意来。2.掌握作者在议论时都用了一些什么论据(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三、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要准确完整地答好问题,也要注意答题的技巧。?1.审清题干:?首先要对题干做一番分析,明白问的是什么,指向哪些段落,即答题区在哪里。这样在答题的时候,范围清楚,目的明确。?2.归纳、概括:?找出问题的答题区后,则需对有关的关键句进行压、缩、改、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小题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6分)
小题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以“我”为叙述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
小题2: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外国小说阅读,强调的是外国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写作实践。答题要求:注意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描述)写作方向(人物心理活动)。
小题2:考查外国小说鉴赏,强调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属于探究范围。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动作的角度;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年来,不少公司竞相开发“训练大脑”的游戏软件,市面上已有几十种益智游戏软件。尽管这类软件说明书写得五花八门,但涉及其功能时不外乎强调两点:增强诸如注意力、记忆力和信息处理速度等大脑功能;减缓大脑随年龄增长而不可避免的智能下降的速度。几乎所有的这类公司,都声称其游戏软件程序是根据最新科研成果而设计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即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B.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是以最新科学研究为理论依据的
C.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将大大提高人的智商,应加快推广
D.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科学性值得研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