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以下是某校记者团为本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撰写的新闻稿,其中存在语病与不得体的现象,请找出并改正。
①2011年12月4日,为关爱与保护熊猫,②该校高二学生30多人自发组成大熊猫保护志愿者队伍,③前往福州熊猫世界参与保护大熊猫活动。④本次志愿者活动中,熊猫世界陈玉村主任荣膺我们的活动指导,⑤在他的分配下,我们三到四人分为一小组,为熊猫世界清理粪池、修剪树木、拔草、捡垃圾、清洁地板。⑥我们深刻认识到,把关爱动物落到实处,决定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持续改善。⑦我们会继续用我们的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将第 句改为 。
(2)将第 句改为 。
(3)将第 句改为 。
参考答案:(1)②“该”改为“本”(2)④“荣膺”改为“担任”(3)⑥去掉“能否”
本题解析:“该校”应该是局外人的叙述,而本文记者是本校记者,因此应改为“本校”。“荣膺”与“活动指导”搭配不当,应改为“担任”。⑥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点评:本题不仅要考虑到语法结构的错误,还要注意用语是否得体。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己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每句2分。其中信息完整1分,语句通畅1分。)
本题解析:先压缩整合每一分句的大意,再组织连贯衔接的文字。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他操着浓重的关中口音笑笑说:“得!咱来他个‘两个和尚抬水吃咋样?’”我也笑着同意了。
B.“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吗?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C.“新婚宴尔”的“宴尔”是什么意思呢?《新编成语词典》的解释是“也作‘燕尔’,快乐愉悦”。
D.绘画者不仅可以完成风景画、人物像、动画……等等,还能画出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世界名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单引号移到“吃”后;B.将第一、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问号;D.去掉省略号或“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是人生的享受。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②④③
D.①②④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是人生的享受,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⑤;②、④句阐述第①句,从读书的时间、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在起起伏伏中”承接第④句。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A、B不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墨尔本的机械师劳艾格制造了一架古怪的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空飞行时,有可能被人误认为UFO。
①用玻璃纤维一类的原料做这种飞机外壳。
②它的外壳是用玻璃纤维一类的原料制成的,
③然后用纯白色涂在外壳上,
④制成后涂上纯白色,
⑤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一道道的白光,
⑥一经太阳光的照射便发射出一道道的白光。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