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9 21:54: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小题1:?,夜吟应觉月光寒。
小题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小题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题4:??,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小题6:山河破碎风飘絮,?
小题7:伤心秦汉经行处,?
小题8:不畏浮云遮望眼,?


参考答案:
小题1:晓镜但愁云鬓改
小题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小题3: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4:会挽雕弓如满月
小题5:八百里分麾下炙
小题6:身世浮沉雨打萍
小题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小题8: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鬓”“清”“燕”“挽”“雕”“麾”“炙”“萍”“自”“阙”。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1)“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红楼梦》的哪首诗?请简述写这首诗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果瓦跟踪爱斯美拉达,看到有人绑架她,请简述绑架事件的原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葬花吟》。黛玉夜访宝玉,却被误拒门外,气得哭了半夜。此时正值暮春,落英缤纷,黛玉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心中不禁感伤,感花伤己,次日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将花瓣埋入花冢,并写下《葬花吟》。
(2)“愚人节”那天晚上,克罗德·弗罗洛对美丽动人的爱斯美拉达着了迷,欲将其占为己有。于是他命令卡西莫多劫持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奋力反抗,高声呼救,卫队长弗比斯正好带领他的士兵经过,救出了她,并擒获了卡西莫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古诗文名篇名句填空。(5选4题,共8分)
(1)鹰击长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惨象,?;流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名句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急盼归家的心情。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___________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参考答案:(1)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2)泉涓涓而始流
(3)陶渊明 云无心以出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注释说,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 ]
A.偶然的,没有内在的含义。
B.觉得“大叶荷”不好听,所以利用谐音改为“大堰河”。
C.因为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亲,用谐音就暗含了这一层意思。
D.因为家乡有一条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叶荷”是谐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