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9 21:56: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在密切关注"西藏独立"事态的发展,达赖集团铤而走险,企图分裂祖国,必将石沉大海,付出沉重代价。
B.冰雪灾害最严重的时候,江西昌樟高速公路的形势连续告急,值勤民警数十次倾巢出动,组成"服务队",救援了一个个受难的群众。
C.把第一手材料好好整理一下肯定得多花点儿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到了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咱们就省事儿了。
D.原湖南郴州市委书记,原副市长等腐败分子犯下了耸人听闻的罪行,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望文生义。石沉大海:比喻始终没有消息。B褒贬误用。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C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D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为“骇人听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参考答案:
BF


本题解析:
(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____①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_______②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_____③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_____④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____⑤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参考答案:①因为 ②如果;③而;④却;⑤但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加点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B.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恶劣危险的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们,却磨炼出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
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D.看了电视剧《戈壁母亲》,我深切的感受是:我爱母亲,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把“却”改为“反而”,“非但……反而……”表示反面把意思推进一步;C项“虽然”改为“不论”或“不管”;D项去掉“甚至”,因为“甚至”与“而且”表达意思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