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9 22:00: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②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③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患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⑤,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⑥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⑦!”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释】
①里中社,平为宰: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社:祭祀土地神。宰:主持割肉的人。②少年:年轻人。③绝:截断。④患:担忧。⑤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教。具:饭食。⑥恶草具:粗劣的饭食。⑦愿请骸骨归:愿您请赏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指告老还乡。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平得宰天下
(2)陈涉起而王陈
(3)久之,王患之
(4)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5)汉因举兵而攻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敛赀财以送其行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陈孺子之为宰!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小题5:上文中可以看出项羽个性是_______的特点,而刘邦的成功之道在于他能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李密的《陈情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见:看见。
B.舅夺母志夺:改变。
C.除臣洗马除:除去。
D.责臣逋慢逋:逃脱。
小题2: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3:下面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B.至于成立。既无叔伯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
小题4: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瘞 旅 文〔注〕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官名)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待瘞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哭泣)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yī 是)何人?何人?吾龙场驿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什么)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尔奄忽(死亡)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瘞,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豗(huǐ毒蛇)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不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chī)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作者王守仁)
注:本文系作者被贬贵州龙场驿的第三年写的一篇祭文;瘗(yì),埋葬;旅,旅居在外的人。
小题1: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果:实现
B.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薄:接近
C.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中:中间
D.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友:以……为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6分)
?
?
(2)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6分)
?
?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①。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②。大家生寒族,年少,又无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时吾父才八岁,童然在侧,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③,亦吾所荷也④。”于是与大母同处四十馀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櫆幼时,犹及事大母。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汝父幼孤,以养以诲⑤,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櫆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丧明。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櫆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火以待。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若书熟否?先生曾扑责否⑥?”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呜呼!其可痛也夫。
(节选自刘大櫆《章大家行略》)
[注]①大家(ɡū):即大姑。老年妇女的尊称。章大家是作者祖父之妾,因名份所限,不能称之为祖母,故以“大家”相称。②无出:未生养孩子。③夫子之志:这里指丈夫的心愿(即抚养刘氏后代)。④所荷:担负的责任。⑤以养以诲:养育和教诲。⑥扑责:打骂。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家人趣之使行(?)?(2)若能志夫子之志(?)
(3)即应声策杖扶壁行(?)?(4)大家垂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大父因娶章大家 / 因指谓櫆曰
B.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 / 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
C.家人趣之使行 / 大母亦善遇之
D.及大父卒 / 犹及事大母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6分)
(1)妾即去,如此小弱何?
(2)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述章大家与大母相处“终身无间言”的原因。(2分)
小题5:本文与《项脊轩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颇多相似之处,请选取一个角度加以分析。(3分)



5、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四则文宇,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评以为直者。”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