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科学与人文统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的正确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对立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它与那些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这种精神,对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A.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B.只求效用,不讲方法。
C.只问利害,不计是非
D.只讲理性,不求实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对“追求真理”的最好解说,符合“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B“不讲方法”说法错误;“只求效用”和C“只问利害”实质背离;D“不求实用”说法错误,“只讲理性”与后语境“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很难理解和接受”相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将下列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4分)
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起草的被看作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的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参考答案:①联合国安理会起草了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②这一草案被看作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③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这一草案。4分,每句1分,连贯1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长句变短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找到句子中可以成为短句的陈述对象的词语,然后分别以此陈述对象组成断句,最后对这些断句进行合理的排序,此题可称为陈述对象的词语分别为“俄罗斯和中国”“联合国安理会”“西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了成语方面的知识。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 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C.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D.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弄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A、(后面“能否”两面对前面一面。)C、(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D、(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意思。本句应去掉“不”。)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小华送给同学的一副对联,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对它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4分)
对联:荷塘自清月色浮,瀑布太白落九天。
修改:
理由:
参考答案:修改:“月色浮”改为“浮月色”(2分)理由:“月色浮”与“落九天”对仗不工整。(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