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9 22:22: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小题1:诗人春天经过宜阳,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2分)
小题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照此例,联系全诗,说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一联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大意:诗人触景生情,即兴抒发了战乱之后物是人非的伤感。
小题2:大意:此联中,“自”“空”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芳树无人花自落”,著一“自”字,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认花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着一“空”字,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山路的寂寞。两个字写出了春光虽好却无人欣赏的悲哀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新晴    刘攽 〔注〕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一作赣父,号公非。与哥哥刘敞一同中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上书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泰州通判,后改为曹州知府。晚年任中书舍人
小题1:这首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富于季节特征?
小题2:这首诗的第四句最富表现力,请你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夏日(2分)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各1分)。
小题2:这首诗的第四句采用拟人表现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2分),表现了诗人久雨初晴的欢悦和宁静恬适的心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诗歌大意“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可判断描写的夏季的景物,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
小题2: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己酉①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②。
[注] ①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当时词人正闲居于带湖之滨。②“酿成”三句:谓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小题1:这首词的上下片写的各是什么生活情景?请予以归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词和辛弃疾的生平遭遇,谈谈对“闲去闲来几度”中的“闲”字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写作者的闲情逸致,作者常来此地游玩,被此地的美景所陶醉。(2分)下片写山村男婚女嫁,灯火通明,一片笑语,热闹非凡。(2分)
小题2:这个“闲”字,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悠闲。在这赋闲之时,作者把酒言欢,醉卧石边,怡情山水,优哉游哉。(2分)这个“闲”字也暗含英雄失路之痛,身世之悲。(2分)


本题解析:这首词的开头三句写的是作者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接下来,“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怪石、飞泉表现了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醉酒。所以要写“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对朝政的失望。词的下片,“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感到格外的寂寞。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中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三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悦,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词人的青壮年时期是在徽宗朝度过,期间蔡京、王黼先后当道。此词作于南渡前。②清都:天帝之宫阙。
【小题1】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找出不少于三种加以分析。(5分)
【小题2】全词之眼,在“疏狂”二字,请分析其是如何统领全词的,词人“疏狂”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夸张:下片写词人作万首诗、喝千杯酒,用夸张手法,表现词人的狂放。(1分)
反问:几曾著眼看侯王?以反问手法表达词人对达官贵人的不屑。(1分)
拟人:上片,写上天将疏狂交付给词人,还曾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词人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此处将天拟作人。(2分)
象征:词人用天地间至清之物-----风、雨、云、月、梅象征其志向的高洁。(2分)
(回答夸张、反问只能各得一分,若回答拟人、象征可各得2分。)
【小题2】疏狂即放任不羁之意。上阙词人出口便狂,谓自己是天宫里主管名山大川的官员,得天帝御批支配风雨的手令。以狂谲荒诞的奇妙构思,表现词人的狂放浪漫。(2分)
下阙写词人只管作诗狂饮,连“玉楼金阙”都懒得归去,又怎肯拿正眼看王侯权贵呢,只愿醉酒插梅花。(2分)
实质:诗人以此种种“疏狂”来表现自己志向的高洁,不愿与权贵为伍。“疏狂”与“高洁”,一表一里,有机地统一在词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洁,不愿与世俗沆瀣,才有自命天官、赋诗醉酒、插梅等疏狂之举。(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此词体现了词人鄙夷权贵、傲视王侯的风骨,读来令人感佩。无论从内容或艺术言之,这首词都堪称朱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资旷远”,婉丽流畅的小令。全词清隽谐婉,自然流畅,而且前后呼应,章法谨严。上片第一句“天教懒慢带疏狂”,下片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阳”,表现了词人的潇洒、狂放和卓尔不群,照应了“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则照应了“懒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