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9 22:31: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2)____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3)__________________,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更待菊黄家酿熟,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6)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1)春来江水绿如蓝
(2)文章合为时而著
(3)试玉要烧三日满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与君一醉一陶然
(6)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作者用诗句作为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B.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此时的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怀念死去的,而无法接受活着的侍萍。而侍萍一方面有对往事的怨恨,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地被周朴园三十年的纪念所打动,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C.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动人了。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民众为之欢呼,意味着善与爱可以唤醒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从观看行刑时的冷漠、咒骂到此时的欢呼,正说明了这一点。)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用了“点染”手法,“点”为点出情感的内涵,“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染”是用景物来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是以景物进行渲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有误。这道题出自课文,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段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从所选取的文段出发,联系相关课文内容来思考。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


参考答案:(1)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2)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3)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名句名篇默写。
(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吹洞箫者”的箫声效果。
(4)《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参考答案:(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