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2)渔舟唱晚,?。(王勃《滕王阁序》)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4)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其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5)我国明代剧作家?著有“临川四梦”,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参考答案:
(1)亦足以畅叙幽情?(2)响穷彭蠡之滨?(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百年孤独》?(5)汤显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小题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4分)
小题2: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其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一点1分,四点满分)
小题2:比喻。前一句,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地险恶;后一句,形象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手法1分,鉴赏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尤其是“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读来令人感泣。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
小题2: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小题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小题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2分)“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2分)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分)
小题2:“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赏析诗歌所用的表现技巧,可从诗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以及情和景、虚和实、动和静、声和色等方面入手。本诗中,颈联中“空园白露滴”一句,“空园”是“静”,“滴”是“动”,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一句则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更加烘托了上句“寒灯独夜人”的情景。答题时,不光要答出“以动衬静”和“烘托”的手法,还要指出其所描绘的意境。
小题2:回答此题,要紧扣“情感”二字,结合全诗主题在诗中筛选词语。应该说,全诗主要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的情感,因此“独”与“久”二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具体诗句有,面对频飞的雁群,在他乡落叶时节,诗人独对寒灯,这个“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写出了他的乡思之情。而尾联则直接说出了诗人心中的感慨,率直地道出了他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此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周团练副使时所作。
1、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手法。(至少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概述诗人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拟人手法。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展现了初秋晚景。
②比喻手法。颈联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③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答出三点即可)
2、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就在此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的愁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