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①干理家事,有若成人 ②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 ③每尚方供奉之物,其上者皆推为贵妃 ④始兴王叔陵为乱,后主赖后与乐安君吴氏救而获免 ⑤虽假以后主之命,实带决之于后 ⑥未尝以宗族为请,虽依食无所分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徙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步: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县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徙高谈虚论——徙: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利
C.至乃尚书郎乘马,这纠劾之——纠:纠正
D.本文羁旅——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①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调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②,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③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作《张南垣传》。
选自《梅村家藏稿》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 bèi):曲折委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资:材料,笑料。
B.窗棂几榻,不事雕饰?事:做,治。
C.若金在冶;不假斧凿?假:借助。
D.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传:作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遂以其意垒石?②反以此受人调弄
B.①君为人肥而短黑?②而君独规模大势
C.①使人于数日之内?②没于荆榛者
D.①又思其中之所施设?②吾仍为之膏置
11.下面六句话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南垣擅长“营建”的一项是?(?)
①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
②不择高下,能安异同
③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
④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
⑤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⑥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讲些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有时受别人调笑耍弄,但他心胸宽阔,不记恨人。
B.他每到一处,都被别人聘请营建园林,常常要逗留数月,有很多名园都是他指挥营建的,像李工部的横云山庄、虞观察的予园等。
C.他营建园林与别人不同,几乎不用画图,能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
D.他在动工之初,先细心观察,将材料的特点记在心里。开工后,不必现场察看,常常是一边与客人谈笑,一边安排工匠去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3分)
(2)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4分)
(3)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⑧。今夫
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
注:①瓠(hù):葫芦。②瓠落:大而平浅。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píng):浮。澼(pì):在水中漂洗。⑤蓬:草名,其状拳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lí):野猫。狌(shēng):黄鼠狼。⑧罟(gǔ):网的总称。⑨
(lí)牛:牦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C.立之途,匠者不顾顾:顾虑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夭折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相,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D.庄子巧借惠子樗树的比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4分)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毋收稿为兽食——稿:禾杆
B.非被矢石之难——被:蒙受
C.惟平独吊——吊:忧虑
D.君自谢民——谢:谢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所上书皆以与何——封闭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后何为民请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樊哙覆其盾于地
D.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让封辞赏?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
B.①②④? ?
C.①⑤⑥?
D.③④⑤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5.翻译下面句子。
① 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