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9 22:45: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屋)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已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注]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教:教谕,指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
B.军府至大,四境多虞虞:欺诈
C.麾同列诣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阴附温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
A.公面折之如无人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B.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C.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最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
译文: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
译文:
(3)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译文: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长安倡女(歌女)
B.遂命酒(摆酒)
C.使弹数曲(迅速)
D.曰《琵琶行》(命名)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粱,粱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盂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致力。
C.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排列。
D.语连三日三夜无倦——壹:专一。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客有见髡梁惠王②年五十始来游学
B.①独坐而再见②子称淳于先生
C.①客谓髡②惠王欲卿相位待之
D.①寡人屏人,然私心在彼②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学说在当时没有被国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B.淳于髡一言不发,是因为梁惠王心在骏马和歌伎身上却没有在自己身上,对自己不够尊重,很有意见。
C.淳于髡才华横溢,彻底折服了梁惠王,但他并不想以此求得个一官半职,这一点,就是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D.作者对于荀卿,谈到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或谗苟卿,苟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惑谗之,陈平亡去。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王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乃拜平为都尉。诸将尽讙喧哗。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楚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归汉。汉王为太牢具(规格很高的丰盛酒宴),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投靠刘邦前,先是在魏王咎手下任职,后来又服务于项羽,但是均不得志。他的建议不被魏王咎采用,他也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和重用。
B.陈平归汉后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但引起了诸将对他的不满与非议,以致被刘邦怀疑。后经过魏无知的竭力推荐和陈平的申诉,最终刘邦消除了对他的怀疑。
C.陈平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陈平利用楚军中存在的能够导致混乱的因素,施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
D.陈平施行反间计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刘邦信任、重用贤能,不吝重金;二是充分利用了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性格特点。

小题5:把第I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文言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能从我游,信者固多心乎?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5、阅读题  

  太史公书不待称说,若云褒赞其高古简妙处,殆是摹写星日之光辉,多见其不知量也。然予每展读至《魏世家》《苏秦列传》《平原君列传》《鲁仲连列传》,未尝不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魏公子无忌与王论韩事曰:“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十余语之间五用“魏”字。苏秦说赵肃侯曰:“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
  平原君使楚,客毛遂愿行。君曰:“先生处胜①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曰:“三年于此矣。”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遂力请行。面折楚王,再言:“吾君在前,叱者何也?”至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于堂下。其英姿雄风,千载而下,尚可想见,使人畏而仰之。卒定从而归。至于赵,平原君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秦围赵,鲁仲连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君曰:“胜也何敢言事!魏客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客安在?”平原君往见衍曰:“齐国有鲁仲连先生者,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及见衍,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又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是三者重沓熟复,如骏马下驻千丈坡,其文势正尔。风行于上而水波,真天下之至文也。(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胜:平原君的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必魏爱魏重魏畏魏  德:感激
B.先生无所有也  是:这
C.胜士多者千人  相:帮助,
D.魏客辛垣衍令赵秦  帝:向……称帝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殆是摹写星日光辉  欲勿予,即患秦兵
B.今于毛先生而失之  见犯死,重负国
C.而使赵重九鼎、大吕  冰,水为之,而寒
D.胜也敢言事  君以知燕王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的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若)择交而得则民安
B.(遂)三年于此矣
C.胜请为(之)绍介
D.及(平原君)见衍,衍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尝不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重点阐述了《史记》中繁笔的精妙之处。写作中简笔和繁笔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简笔不等于空洞,繁笔不等于繁冗,只要运用恰当,简笔、繁笔可以各臻其妙。请从所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举出一个繁笔运用恰当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印证本文作者洪迈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