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2:49: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诲女知之乎如日月之食焉而谁以易之
B.举直错诸枉无欲速,无见小利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C.毋吾以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君子一言以为知
D.夫子矢之曰植其杖而芸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A项,“女”通“汝”,“食”通“蚀”,“而”通“尔”。B项,“错”通“措”,“无”通“毋”,“乡”通“向”,“知”通“智”。C项,“莫”通“暮”,“知”通“智”,“毋吾以也”中没有通假字。D项,“矢”通“誓”,“芸”通“耘”,“而”通“尔”,“辟”通“避”。文言文必须牢记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掌握其中的规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泊/窃?
B.散延?
C.磋/实?
D.幅/祸?
形/丽?
/慷?
怀/纽?
琐/泾?
灭/夫?
/遮?
涤?
茫/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50多岁的熊坂一家是日本大地震中幸运的生还者,张季风通过在东京的儿子,辗转询问到这家朋友很安全,唏嘘不已
B.他取得了好成绩固然值得大家高兴,但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好就连他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c.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层出不穷,常常令观众付之一笑,鼓掌欢呼。
D.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委婉批评,他表面上全部接受了,内心里却无动于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唏嘘不已:原意为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答。现在意思有所扩展,有感叹、感慨、议论、怀疑、不以为然等意思。以及令人十分惊讶,难以置信的意思。中义词。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付之一笑”意思是用笑来代替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常用于不以为然的事情。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触动也没有,毫不理会。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1: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 材料2: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过节日的看法与过法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根据此表,写出结论。不超过25字。(4分)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


本题解析:在众多的信息渠道中,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通过报纸和电视来获得信息的比例最多,所以,可以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为“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参考题目中的提示语。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