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运动物体的位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位移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位移越大
C.物体的位移只由初、末位置决定,与运动过程无关
D.物体的位移由初、末位置和路程的大小共同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
解答: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轨迹越长,即路程越长,但位移不一定长.故A、B错误.
? C、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由初末位置决定.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沿直线朝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他们的路程也一定相同
C.几个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它们的位移可能相等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其位移也不等于零
参考答案:A、路程是标量,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不等于位移,故A错误;
B、物体运动的位移相同只是说明位移在运动过程中的始末位置相同,但运动轨迹不能确定是否一致,故B错误;
C、路程不等说明运动轨迹的长度不同,但不能肯定物体的始末位置不同,故C正确;
D、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路程为圆周长,位移为0,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有一个圆形跑道,有一个人从A点经C到达B点,走过了整个圆弧的3/4.所用的时间为t,圆弧半径为R.
(1)在原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移.
(2)该物体由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参考答案:(1)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物体的位移为由A指向B的有向线段,如图所示:

(2)平均速度.v=x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8月30日,我们全体高一同学徒步完成了从淮阴中学到周恩来纪念馆往返的“弘毅之旅”,我们早晨6:50从学校出发,10:50到达周恩来纪念馆,单程14km.关于本次“弘毅之旅”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单程14km是指我们的位移大小为14km
B.早晨6:50从学校出发,6:50是时间间隔
C.我们从淮阴中学到周恩来纪念馆的平均速率为3.5km/h
D.从早晨出发到傍晚回到学校,我们本次“弘毅之旅”的路程为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时间和时刻的主要区别就是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而时间对应的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具体分析问题时看看问题在时间轴上应该如何表示.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比时间.
解答:A、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单程14km是指我们的路程,故A错误.
B、早晨6:50从学校出发,6:50是时刻,故B错误.
C、我们从淮阴中学到周恩来纪念馆的平均速率v=
=3.5km/h,故C正确.
D、从早晨出发到傍晚回到学校,我们本次“弘毅之旅”的路程是28km,位移为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对时间时刻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考查,是基本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牢牢的掌握住.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个质点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在它运动一周的过程中,位移最大值和路程最大值为( )
A.02R
B.2R 2R
C.2πR 2πR
D.2R 2πR
参考答案:只要是物体在运动,物体的路程就要增加,所以路程的最大值是在最后停止运动的时候,此时的路程为圆的周长,即为2πR;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最大值是物体在圆的直径的两端的时候,所以最大的位移为2R.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