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3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
B.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将发生变化
C.物体所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
D.物体所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物体沿南北方向做直线运动,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由速度图线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分析物体在什么时刻回到初始位置.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合外力的方向.
解答:A、在前3s内,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向南运动,没有回到初始位置.故A错误.
B、直线的斜率是一定的,说明物体在6s内的加速度恒定不变,则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D图线的斜率一直大于零,说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由速度图象读出速度的大小、方向、加速度、位移等等是基本功,加强训练,熟练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2、简答题 一个物体从某个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最后1s内位移的1/4,取g=10m/s2,求:
(1)第1s内下落的距离;
(2)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3)物体开始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
参考答案:(1)根据公式:h=12gt2得:
第1?s内下落的距离h1=12×10×12?m=5?m.
(2)设:物体开始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下落时间为t,
则有:H=12gt2…①
H-4h1=12g(t-△t)2…②
由①-②得:4h1=12gt2-12g(t-△t)2,
∴t=2.5?s…③
(3)把③式代入①得:H=12×10×(2.5)2?m=31.25?m.
答:(1)第1s内下落的距离5m
(2)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2.5s
(3)物体开始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31.25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1)某同学用游标尺上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工件的长度,测的结果如图所示,该工件的长度L=______cm游标上的20个等分刻度总长为______cm.该同学又用螺旋测微仪测量另一物体的厚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厚度为______mm.若将可动刻度逆时针转过72°(从右向左看),则读数为______mm.

(2)如图所示,是一半导体器件的U-I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电流超过某一数值后,其电阻迅速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将该器件与标有“8V,16W”的用电器串联后接入电动势为10V得直流电源两端,用电器恰好正常工作,则此时该半导体器件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该直流电源的内阻为______Ω
③当用电器使用时,不小心发生短路,此时流过直电源的电流是______?A.
参考答案:

(1)20分度游标尺的总长度为1.9cm,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2mm=0.2cm,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20mm,
游标读数为0.05mm×12=0.60mm=0.060cm,工件长度L=0.2cm+0.060cm=0.260cm.
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读数为11.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0=0.200mm,
螺旋测微器示数为11.5mm+0.200mm=11.700mm.
螺旋测微器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转360°,测杆前进或后退0.5mm,72°是360°的15,
将可动刻度逆时针转过72°(从右向左看),
测杆后退的距离为0.5mm×15=0.1mm,此时读数为11.700mm+0.1mm=11.800mm;
(2)①由欧姆定律R=UI可知,U-I图象的斜率等于导体电阻阻值,
由图象可知,当电流I超过某一数值后,U-I图象的斜率迅速增大,所以其电阻迅速增大.
②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分别为U=8V,P=16W,用电器正常工作时,
电路中电流为I=PU=2A,由图象可知,当I=2A时,半导体器件的电压为U′=1V,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源的内阻为r=E-U-U′I=0.5Ω
③当用电器在使用时,不小心发生了短路.
将电源U-I特性曲线画在半导体器件的U-I图中,
交点的横坐标即表示此时流过直流电源的电流,所以流过直流电源的电流是3.3A.
故答案为:(1)0.260;1.9;11.700;11.800;(2)①增大;?②1;0.5;?③3.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甲、乙、丙三人沿直线从A地去往B地,他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从A地出发,到达B地时速度又都为v0,已知:甲先匀加速后匀减速;乙一直匀速;丙先匀减速后匀加速,三者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
A.t1=t2=t3
B.t1=t3<t2
C.t1<t2<t3
D.t1>t2>t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结合初速度和末速度都相同,总位移相等,作出v-t图象求解.
解答:
解:作出三个人的v-t图象,三个人的初速度和末速度都相等,总位移相等,由图象可知t1<t2<t3.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运用作图法求解比较直观简捷.也可以运用公式法比较时间.已知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可以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去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刹车后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24t-3t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汽车在做减速运动,运动的加速度为-3m/s2
B.汽车在2s内的平均速度为18m/s
C.t=5s时汽车的位移为45m
D.第1s末物体的速度为21m/s
参考答案: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x=v0t+12at2与x=24t-3t2对比可得:v0=24m/s a=-6m/s2,故A错误;
B、根据公式v=v0+at得v2=12m/s,所以汽车在2s内的平均速度为:.v=12+242=18m/s,故B正确;
C、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t0=△va=246=4s,因为5s>4s,所以汽车4s末就停止运动,所以位移为s=24×4-3×16=48m,故C错误;
D、根据公式v=v0+at得:v1=18m/s,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