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受此启发,一组同学研究“金属线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成反比.
B.他们准备选用一些“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长度、不同半径的线材”作为研究对象,用测距仪、传感器等仪器测量线材的伸长量随拉力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通过实验取得如下数据:
长度 | 拉 ? 力 伸 ? 长 直径 | 250N | 500N | 750N | 1000N 1m 2.52mm 0.4mm 0.8mm 1.2mm 1.6mm 2m 2.52mm 0.8mm 1.6mm 2.4mm 3.2mm 1m 3.57mm 0.2mm 0.4mm 0.6mm 0.8mm
|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对他们的假设进行了补充、完善.
(l)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他们的假设是否全部正确?______.若有错误或不足,请给予修正.______.
参考答案:(1)确定研究对象,选取实验器材属“制定计划”;实验过程和测量数据属“搜集证据”.研究伸长量x与拉力F、长度L、直径D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长度、直径不变,再研究伸长量与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的环节分别是B和C.
(2)他们的假设不是全部正确.在弹性限度内,金属丝(杆)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还与金属丝(杆)的长度成正比.
故答案为:(1)B C
(2)他们的假设不是全部正确.在弹性限度内,金属丝(杆)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还与金属丝(杆)的长度成正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8分)
(1)(4分)如图所示,甲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mm,乙图中游标卡尺(游标尺规格为20分度)的读数为?cm.

(2)(4分)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一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1、2、3、4、5是每隔0.1s所取的计数点,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率为?m/s。
参考答案:
(1)10.501(10.500-10.502均可得分(2分); 10.155 (2分)。
(2)0.80(2分); 0.16(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⑴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如果已知摆球的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a所示,那么摆长是??,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b中
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s,单摆周期是?s。


图a?图b
⑵某同学在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
用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做出T2-L图线,并利用此图线求重力加速度。

L/m
| 0.5
| 0.8
| 0.9
| 1.0
| 1.2
|
T/s
| 1.42
| 1.79
| 1.90
| 2.00
| 2.20
|
T2/S2
| 2.02
| 3.20
| 3.61
| 4.00
| 4.84
|
?
参考答案:g=4
/T2 ?0.8740m或87.40cm?75.2s? 1.88s? (以上每空2分)
g=? 9.86 m/s2? (3分)


本题解析:⑴根据周期计算公式
,可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摆长是摆线长度加半径,即0.8740m或87.40cm,秒表读数是75.2s,单摆周期是
1.88s
⑵根据数据做出图像如下
图线斜率
,所以加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弹簧秤乙从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开始缓慢转动,在此过程中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保持弹簧秤甲的拉伸方向不变。那么,在全过程中,关于弹簧秤甲、乙的示数F1、F2变化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减小,F2先增大后减小
D.F1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O为研究对象,弹簧拉力与F1、F2合力为0,可构成封闭三角形,由动态分析可知F1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D对。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5分)借助计算机,力传感器的挂钩与其它物体间的弹力大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为了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将滑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传感器沿长木板水平拉滑块,改变拉力直到将滑块拉动;再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并在滑块上放上砝码,重复前一个过程,得到的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由图乙知:在t1~ t2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状态是?(填“运动”或“静止”),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填“F1”或“F2”)。
(2)结合甲、乙两图,?(填“能”或“不能”)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的压力均有关的结论。
参考答案:(1)静止 , F1 ?,(2) 不能
本题解析:(1)据题意,当拉力从0增加过程中,静摩擦力也从0增加,当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才会运动,故在时间t1~ t2内,滑块处于静止状态,且据图像可知在拉力等于F1时滑块即将运动,则最大静摩擦力等于F1。(2)乙图的最大静摩擦力比之前增加了,当究竟是与接触面有关还是与压力有关则无法判断,故不能得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