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个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B、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C、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
D、能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
E、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
F、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交替产生,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G、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H、力学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2)如图所示,一横波的波源在坐标原点,x轴为波的传播方向,y轴为振动方向.当波源开始振动1s时,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波形(波刚传到图中P点).试求:
(1)波的波长λ为多少?周期T为多少?
(2)从图示位置再经多长时间波传到Q点?
(3)画出波传到Q点时的波形.
参考答案:(1)A、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个质点振动情况总是相反,位移的大小总是相等.故A正确.
B、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波速一定,振动的频率越高,根据v=λ?f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故B正确.
C、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应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同时开始计时,秒表不能提前按下.故C错误.
D、在波的干涉中,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故D正确.
E、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交替产生,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故E正确.
F、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是分立的,不能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故F错误;
G、经过反射光或折射光都是偏振光,所以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故G正确.
H、力学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不相同的.故H错误.
故选:ABDEG
(2)①当波源开始振动1s时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波形,可知波长为4m,周期为1s.
②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速是4m/s,P到Q的距离L=6m,根据v=Lt,从P到Q点的距离为6m,
所以所需要的时间为t=Lv=1.5s
③波传到Q点时的波形如图:

故答案为:(1)ABDEG.
(2)①波长为4m,周期为1s;②1.5s;③波形如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质量为m的雨滴从距离地面高h的房檐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若选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则雨滴( )
A.下落过程重力做的功为mgh
B.落地瞬间的动能为2mgh
C.下落过程机械能增加mgh
D.开始下落时的机械能为0
参考答案:物体下落高度为h过程中,重力做功为W=mgh,故A正确;
由于物体自由下落,故只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根据mgh=12mv2可知物体落地瞬间动能为mgh,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5-5-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连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5-7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
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加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再减少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再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力F作用在物体上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具有弹性势能,当撤去力F后,物体向右运动.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簧的压缩量逐渐减小,弹性势能减少,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但物体的运动速度仍然向右,继续向右运动,弹簧被拉长,弹性势能增加,所以正确选项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与几何中心重合
B.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它的重心与几何中心重合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一个圆柱形的竖直的井里存有一定量的水,井的侧面和底部是密闭的,在井中固定地插着一根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管,管和井共轴,管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管内有一不漏气的活塞,它可沿圆管上下滑动.开始时,管内外水面相齐,且活塞恰好接触水面,如图所示.现用卷扬机通过绳子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F,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已知管筒半径r=0.100m,井的半径R=2r,水的密度ρ=1.00×103kg/m3,大气压ρ0=1.00×105Pa.求活塞上升H=9.00m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井和管在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的部分都足够长.不计活塞质量,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2.)
参考答案:
从开始提升到活塞升至内外水面高度差为h0=P0ρg=10m的过程中,活塞始终与管内液体接触.(再提升活塞时,活塞和水面之间将出现真空,另行讨论.)设活塞上升距离为h1,管外液面下降距离为h2,有:h0=h1+h2
因液体体积不变,有:h2=h1?(πr2πR2-πr2)=13h1?
得:h1=34h0=34×10m=7.5m?
题给H=9m>h1,由此可知确实有活塞 下面是真空的一段过程.
活塞移动距离从零到h1的过程中,对于水和活塞这个整体,其机械能的增量应等于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功.因为始终无动能,所以机械能的增量也就等于重力势能增量,即
?△E=ρ(πr2h1)gh02?
其它力有管内、外的大气压力和拉力F.因为液体不可压缩,所以管内、外大气压力做的总功P0π(R2-r2)?h2-?P0πr2h1=0,故外力做功就只是拉力F做的功,由功能关系知
? W1=△E?
即W1=ρ(πr2)g38h20=38πr2P20ρg=1.18×104J
活塞移动距离从h1到H的过程中,液面不变,F是恒力F=πr2P0,做功
w2=F(H-h1)?=πr2P20(H-h1)=4.71×103J
所求拉力F做的总功为:W1+W2=1.65×104?J.
答:活塞上升H=9.00m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1.65×104?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