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
C0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C0的衰变方程是C0→Ni+e+.其中C0→Ni+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
(1)在衰变前C0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衰变前核静止动量为零,衰变时不受外力动量守恒,若衰变产物Ni和?0-1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衰变产物只有Ni和?0-1e,那么衰变前后动量不守恒,违背了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动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元素X是Y的同位素, 都具有放射性, 分别进行以下的衰变过程:
,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Q与S还是同位素
B.X和R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同
C.X和R的质量数可能相同
D.R的质子数大于上述所有任何元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11分)选修3-5
(1)(4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中131I的衰变方程为
其半衰期为8天。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该核反应是α衰变
B.
原子核中含有78个中子
C.经过16天,75%的
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D.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核反应前后的原子核总质量数不变
(2)(7分)一颗子弹水平地穿过两个前后并排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静止木块.本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设子弹穿过两木块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1和t2.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f,求子弹穿过两木块后,两木块各以多大的速度运动?
参考答案:(1)BCD(2)
本题解析:本题(1)原子物理部分,考查了衰变、半衰期、核子计算及质量亏损问题;(2)是常规的动量陈题。
(1)BCD(4分)其中本核反应是β衰变,所以A错。
(2)设子弹穿过木块m1时,m1、m2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定理
ft1=(m1+m2)v1? 2分
所以
? 1分
设子弹穿透木块m2时,m2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定理
ft2=m2(v2-v1)? 2分
所以
? 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氡222衰变成钋的218的半衰期为3.8天,下列关于这个衰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1g氡经过7.6天后有0.75g发生的衰变
C.氡发生衰变的过程中要吸收能量
D.氡发生衰变的过程中有质量亏损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钍核(
Th)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电子衰变成镤核(Pa),伴随该过程会放出γ光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守恒,所以不会出现质量亏损
B.γ光子是衰变过程中镤核(Pa)辐射的
C.给钍加热,钍的半衰期将变短
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参考答案:A、因为衰变过程中要释放能量,由质能方程知出现质量亏损.故A错误.
B、γ光子来自原子核钍核.故B错误.
C、半衰期的大小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故C错误.
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