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某同学为了验证平抛运动是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

(1)在该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A.应保持斜槽末端水平
B.应以斜槽水平末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C.应尽量使用光滑的斜槽
D.小球每次都应从同一高度释放
(2)做该实验时,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D.重锤
参考答案:AD ??AB?
本题解析: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使得小球飞出时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平抛运动,坐标原点的选取不需要以斜槽水平末端为坐标原点,斜槽的作用是让小球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实验过程中只要从相同的高度释放小球,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度即可,斜槽的粗超程度不影响实验,所以AD正确。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重锤获得比较正确的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用刻度尺量取相同间隔的几个点,然后对应出各个点的高度,利用公式
获得时间,而计算过程中不牵涉质量,所以不需要天平和秒表。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2N的钩码时,弹簧伸长1cm.当这根弹簧挂上6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在弹性限度内) cm.
参考答案:3cm
本题解析:根据胡克定律
,可知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所以
,则弹簧长度为10+3=13cm
故答案为:13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将拉力传感器一端与细绳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用拉力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小车后面的打点计时器,通过拴在小车上的纸带,可测量小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图乙中的纸带上A、B、C为三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打点计时器所打的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交流电源。

①由图乙,AB两点间的距离为S1=3.27cm,AC两点间的距离为S2=8.00cm,小车此次运动经B点时的速度vB=?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除了前面提及的器材及已测出的物理量外,实验中还要使用
?来测量出?。
(2)某实验小组准备探究某种元件Q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乙中的实物连线按图甲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②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③图甲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动片,总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调为零.原因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b、c、d、e、f)处接触不良.



④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该元件的,I-U图线如图丙所示,则元件Q在U=0.8V时的电阻值是___________,I-U图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的倒数1/K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阻值.
参考答案:(1)①0.400;1.46;②天平, 小车总质量(或小车质量)。
(2)①
;
②小于;③f;④16Ω、小于。
本题解析:(1)①由纸带可知两个计数点之间有5个时间间隔,因此其时间为:
;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因此有:
根据逐差法
得:
②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需要研究外力F,加速度a,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还需要天平测量出小车的总质量
(2)①由原理图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了分压接法,即先将下面两个固定的接线柱接在电源两端;再将用电器的一端接在上面任意一个接线柱上,另一端接到下面任意一个接线柱上;同时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注意电表的正极流入;实物图如图;

②电流表外接时,通过元件的电流值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根据
可知,该元件的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③由题意可知,电流与电源应相连,不能调节到零说明滑动变阻器起不到分压作用,故应是f点接触不良造成的;
④由图丙可知:
时,
,故电阻:
;该点的切线与U轴的交点一定大于0,故切线的斜率k:
,
.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能产生弹力
B.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也可能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只要有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两个物体接触,如果没有形变,就不产生弹力
参考答案: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能产生弹力,还必须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
B、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不直接接触物体之间一定不产生弹力,故B错误.
C、物体有形变时不一定有弹力产生,一定有弹性形变才有弹力产生,故C错误.
D、两个物体接触,如果没有形变,就一定不产生弹力,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用落体法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但在处理纸带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纸带撕成三个小段,并丢失了中间段的纸带,剩下的两段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各点间距离记录在下图中。
①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m/s;
②丢失的中间段纸带上有?个点;
③由这两段纸带可以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
参考答案::0.21m/s? 2? 9.5
本题解析:①
②由
看出后面一段纸带距离前面一段纸带的时间间隔有四段,即丢失的中间纸带上有2个点。
③利用
算出g=9.5m/s2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