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 ]
A.用水钟计时
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的大小
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判断下列两名同学所下的定义,分别运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甲: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乙: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用一个等效的力去替代那几个力,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A.甲用了理想实验法
B.甲用了理想模型法
C.乙用了控制变量法
D.乙用了等效替代法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质点是一种理想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甲用了理想模型法,A错,B对;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乙用了等效替代法,C错,D对。
点评:学生明确在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物理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首次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开普勒
B.卡文迪许
C.爱因斯坦
D.麦克斯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要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以及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熟知各个科学家的贡献.
解答:A、开普勒的提出了重要的开普勒三定律,错误;
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用力常数,正确;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光电效应以及质能方程等,错误
D、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物理学史,加强记忆,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各栓一个小球,某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5楼的阳台上,放手后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6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
[?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4分)从某高处由静止下落到地面的物体,在中间1s内通过的路程为30m,若空气阻力不计,则该物体下落时的高度为?m。
参考答案:180
本题解析:设中间1s前和中间1s后的时间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由
可解得
,由
可知
.
求解时间,并注意其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