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992年7月,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进行了一项卫星悬绳发电实验.航天飞机在赤道上空约300km处飞行,速度约为6.5×103m/s,方向由西向东,地磁场在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4×10-5T,地球半径为6400km,从航天飞机上释放了一颗卫星,卫星所携带的一根长L=20km的金属悬绳能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约为______V.
参考答案:由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得:
E=BLv=4×10-5×20×103×6.5×103V=5200?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相距为L=0.20m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如图所示放置,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质量均为m=1.0kg的金属细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导轨电阻不计,回路总电阻为R=1.0Ω.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0T,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导轨的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匀加速运动时,cd杆也同时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下运动.测得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g=10m/s2,求:

(1)杆ab的加速度a和动摩擦因数μ;
(2)杆cd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下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0;
(3)画出杆c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t图象,要求标明坐标值(不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参考答案:

(1)经时间t,杆ab的速率
? v=at
此时,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ER=BL?vR
对杆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BIL-μmg=ma
由以上各式整理得:F=ma+μmg+B2L2Rat
在图线上取两点:
? t1=0,F1=1.5N;t2=30s,F2=4.5N,
代入上式得a=10m/s2,μ=0.5
(2)cd杆受力情况如图1,当cd杆所受重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最大,即mg=μFN.
又FN=F安?
? F安=BIL?
? I=ER=BL?vR
? v=at0
整理解得? t0=mgRμB2L2a=0.1×10×1.00.5×0.52×0.22×10s=20s
(3)设cd杆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μF安=ma′
有:mg-μB2L2atR=ma′
得:a′=g-μB2L2atR,
当t=0时,a′=10m/s2;
当a′=0时,t=gRμB2L2=20s.故作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t图象如图2所示.
答:
(1)杆ab的加速度a和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10m/s2和μ=0.5;
(2)杆cd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下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0是20s.
(3)杆c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t图象如图2所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的宽度MJ和JG均为L,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边刚越过GH进入磁场区时,恰好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下滑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的机械能减少量为△E,重力对线框做功的绝对值为W1,安培力对线框做功的绝对值为W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v2:v1=1:2
B.v2:v1=1:4
C.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W2等于△E
D.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动能变化量为W1-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