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
C.在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
图象
(2)如图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没画出来,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
=5.18cm,
=4.42cm,
=3.62cm,
=2.78cm,
=2.00cm,
=1.20cm。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m/s2,小车做___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___________m/s。(结果小数点后只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BC ;(2) 0.1S?; 0.804;?减速 ;0.320
本题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因此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持拉力不变,故A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要直观的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作图来解决,但是只有作出一条直线,才可以直观的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若作出
图象,则是一条曲线,不能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所以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
图象,故C正确。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又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
,负号表示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因是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从纸带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关系为
,所以小车做减速运动;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mm


参考答案:5.45cm? 6.575——6.578mm
本题解析: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4mm,游标尺读数为5×0.1mm,所以读数为54mm+5×0.1mm=54.5mm,螺旋测微器主尺读数为6.5mm,可动刻度读数为7.5×0.01mm,所以螺旋测微器读数为6.5mm+7.5×0.01mm=6.575mm
点评:在进行游标卡尺读数时应明确卡尺的类型,按读数规则进行读数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实验图1-5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实验图1-6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
,小车B的质量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_______kg·m/s;碰后总动量=________kg·m/s.
参考答案:(1)BC? DE? (2)0.42? 0.417
本题解析:解答:解:(1)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BC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BC计算碰前的速度;
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A和B碰后的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故应选DE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故答案为BC、DE
(2)碰前系统的动量即A的动量,则P1=m1v1=m1
=0.40×
=0.420?kg?m/s?
碰后的总动量P2=(m1+m2)v2=(m1+m2)
=(0.40+0.20)×
=0.417kg?m/s
故答案为:0.420,0.417.
故本题的答案为:(1)BC? DE?(2)0.420? 0.417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4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用装有沙子的小桶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拉着小车在长木板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沙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小车受到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小
B.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且小车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且沙子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低,且沙子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从图线F轴上有截距可知,施加一个较小力后加速度仍为零,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图线最后发生弯曲,说明没有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所以AD正确,B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实验中,物体下落过程所用时间非常短,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实验信息,我们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远离滑轮的一端,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A错误,B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这样可以打出更多的点,C正确,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过快,则所得到的点非常少,故不能说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D错误
故选BC
点评: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联系实际做实验的过程,结合注意事项: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