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
D.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可能随之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重心就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
解答:
A、重心就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的圆环,重心在环外.故B错误.
C、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故C错误.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所以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可能随之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心的理解,抓住重心与两个因素有关是关键.基础题,不应失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的物体,质量为40kg,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为(g=10m/s2)
A.40N,水平向左
B.4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
D.60N,水平向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f=μFN去求,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f=μFN=0.1×400N=40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右.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公式和方向的判定.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运动
D.滑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摩擦力有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分,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及正压力有关,而静摩擦力由引起静摩擦力的外力决定.摩擦力是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所以当物体运动时,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当物体静止时,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解答:A、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若相对物体滑动,则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滑动摩擦力跟物体的压力成正比,而不是与重力成正比.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成为阻力;也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即成为动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摩擦力在学生头脑中,容易与阻力相联系.其实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物体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说不正确的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秤拉细线时,弹簧秤的轴线与纸面平行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运用等效法判断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能变化,弹簧的拉力不要超过量程,且拉力与纸面平行.
解答: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故A正确.
B、弹簧秤拉细线时,弹簧秤的轴线与纸面平行.故B正确.
C、测量的过程中,合力与分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C正确.
D、为了减小误差,两拉力的夹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以及知道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不存在力的作用
C.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D.力的大小是可以用天平测量的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解答: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A正确.
? B、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场力和静电力.故B错误.
?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所以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 D、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对力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抓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及力的物质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