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①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②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较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
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
参考答案:D? CD
本题解析:①我们用橡皮筋拉动小车的方法,来探究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直接去测量一个正做变速运动物体所受拉力是很困难的.橡皮筋拉动小车的弹力虽然是个变力,但这个弹力做的功,数值上就等于橡皮筋发生形变时所具的弹性势能,而这个弹性势能又与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对应;橡皮筋的形变量一定,这个弹力做的功就是一定的.实验时,每次保持橡皮筋的形变量一定,当有n根相同橡皮筋并系在小车上时,n根相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等于系一根橡皮筋时对小车做的功的n倍,这个设计很巧妙地解决了直接去测量力和计算功的困难.所以我们不用直接测量功的数值,即A错误、B错误.为了保证小车的动能都是橡皮筋做功的结果,必须平衡摩擦力,长木板要适当的倾斜.所以C错误.
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规则D正确.
②该是实验中要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正常情况是纸带上打出点先逐渐增大,后间距不变,即小车先加速后匀速,若两端密、中间疏则说明小车后来做减速运动,这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即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或者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故选CD
点评:明确实验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因此要分析清楚小车的运动,小车先加速和匀速,同时加强基础物理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6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呢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定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等于”)。
(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小车与滑轮之间的细线水平(或与轨道平行)(2分);远小于(2分)
(2)两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据s=
aT2知,s与a成正比(2分)
本题解析:⑴实验时,细线的拉力不能产生垂直于木板的分量,因此细线应调到平行于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则
,只有当
时,都有
。⑵对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
,即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难度较易。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一氢气球重10 N,所受空气的浮力为16 N,由于受到水平风力F的作用,使氢气球的绳子和地面成600角,如图1—11所示。由此可知,绳子的拉力为 N,水平风力F的的大小是 N。
参考答案:4
,2
。
本题解析: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浮力、拉力和风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解答:解:氢气球受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运用正交分解得,F=Tsin30°
F浮=mg+Tcos30°,联立两式得,绳子拉力T=4
N,风力F=2
N.
故答案为:4
,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气球处于平衡,合力等于零.运用正交分解时,知道合力等于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合力都等于零.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
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
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15分)
Ⅰ.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
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参考答案:Ⅰ.(1)60
(2)7.18
(3)3.59
Ⅱ.(1)0.495~0.497m/s2
(2)①CD
(3)
本题解析:欧姆档在最上面的一排数据读数,读数为6×10Ω=60Ω;电流档测量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最底下一排数据,读数为7.18mA;同样直流电压档测量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中间一排数据较好,读数为35.9×0.1V=3.59V。对纸带的研究直接利用逐差法取平均值计算加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