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纸条,每隔四个点选出一个计数点共选出A、B、C、D四个计数点,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纸带上各点对应尺上的刻度如图所示,则VB= ?m/s .a= ?m/s2.;(注意单位换算)
参考答案:1.25m/s? 5m/s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必须将长木板右端垫高,目的是?,当不挂钩码时小车能匀速运动时,表明已调好。

(2)为了减小误差,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400g,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
A.10g~40g?
B.200g~400g?
C.1000g~2000g?
(3)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交流、直流)电源, 图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1、2、3、4、5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得到加速度
与合外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线段OA,可得出实验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平衡摩擦力?(2)A?(3)交流?0.1 s?
?
(4)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本题解析:(1)将带有滑轮的木板另一端垫起,让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等于摩擦力,可以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始终要求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前者的总质量最好不要超过后者的
.只有这样,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能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故选A
(3)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交流电源;电源频率为f=50Hz,打点周期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据逐差法可知加速度大小
(4)由图可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以得出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点评:本实验中,设小车质量为M,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令
,则
,m是变化的,只有当m<<M时,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能视为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实验小组A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一部分损坏了,剩下的一部分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数值,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0.02s,重力加速度g="10" m/s2;重锤的质量为m,已知S1="0.98cm," S2=1.42cm,S3=1.78cm,则
(1)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表达式vB=?_________(写计算式用字母表示) ;
(2)重锤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变化量是__________;
(3) 记录C点时重锤的动能EKC="0.320m" ,重锤从B点到C点动能变化量是__________;
重要说明:以上3空答案的数值或表达式的系数均取3位小数
(4)我们发现,△EP减?和△Ek增?并不严格相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0.142m,0.140m?
重物下落时受到阻力作用,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而损失一部分机械能
本题解析:(1)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
。
(2)
,
(3)
。
(4)△EP减?和△Ek增?并不严格相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物下落时受到阻力作用,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而损失一部分机械能。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如图甲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参考答案:(1)小车质量 (2)①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②C
本题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a=
,当研究加速度与力F关系时,应控制小车质量M不变;(2)①由图线知OA段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物体(小车)质量一定时a与F成正比;②此实验中必须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所挂钩码质量,此时绳对小车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图线才是过原点直线,若钩码重力较大,不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时,因绳拉力F小于钩码质量mg,如图所示:

在同样加速度情况下,在a-F坐标系中描的点(a,mg)较理论直线上的点(a,F)要偏右,故图线会向如图中下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才会产生弹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弹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A、弹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
B、弹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缺一不可,故B错误;
C、任何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故C错误;
D、弹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故D正确;
小结:本题关键明确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