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若拉力F逐渐减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将

A.速度和加速度均逐渐变小
B.速度和加速度均逐渐变大
C.速度逐渐变大,加速度逐渐变小
D.速度逐渐变小,加速度逐渐变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当拉力逐渐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加速度的变化,根据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出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开始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当拉力逐渐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知加速度逐渐增大,方向水平向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则速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根据合力的大小变化,可知道加速度大小的变化.以及知道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明明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明明讲的故事情节,聪聪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并结合物理学的术语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否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2)乌龟做的是什么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几次?
(4)哪一个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参考答案:(1)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从原点出发的,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出发的时间晚t1.
(2)乌龟的位移图象是直线,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它的速度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在t2和t4两时刻,兔子和乌龟的位移相同,说明到达同一地点,两者相遇,所以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
(4)由图读出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还没有到达,所以乌龟先到达终点.
答:(1)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出发的时间晚.
(2)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
(4)乌龟先到达终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某教练员选拔短跑运动员,要对运动员进行测试。在对某运动员测试时,发现此运动员能在起跑后2s内通过10m距离并达到他的最大速度(此过程可视为匀加速过程)。运动员以最大速度运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0s,持续10s之后,运动员将做匀减速运动,匀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1m/s2。若把短跑运动员完成赛跑的过程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及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运动员在启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求该运动员100m赛跑的最好成绩。
参考答案:(1)5m/s2;(2)11s .
本题解析:(1)设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通过的位移为
,则有:
又
,
,代入解得:
(2)当速度达到最大速度后以此速持续运动尽可能长的时间,运动成绩最好。已知加速阶段运动时间
=2s,设匀速运动时间为
,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由题意可知: 
匀速阶段发生的位移:
,匀速时间
,解得
因
,运动员跑完100m还未达到减速阶段,所以运动员跑100m的最短时间为
,所以跑完100m的最好成绩为11s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一辆汽车以4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在平直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s后改作匀速运动,又继续运动了10秒,求:
(1)1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2)前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的大小;
(3)汽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解:(1)由速度公式vt=v0+at 得10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v=9m/s;
(2)由位移公式s=v0t+
at2,得前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为s1=65m;
(3)匀速运动10s的过程中,根据位移公式s=vt 得s2=90m
所以汽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个物体从长度是L、高度是h的光滑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物体滑到斜面下端B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物体从A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
12mv2-0=mgh
解得: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